五月天石頭:困在50音之間,我領悟到了...

            
0回應            
  • +A
  • -A
                         

            
  • 收藏
  • 列印
  • 轉寄
來源:Ivana Vasilj@flickr, CC BY 2.0

名詞、動詞、受詞、形容詞,助詞、副詞、介詞、代名詞。最近的日子常在26個英文字母和日文50音之間打轉。無論是書本裡的有形文字,或是話語中的無形聲調,皆無法一開始就明瞭它們所代表的意義,更遑論組合後所衍生的無數可能。

面對這些詞語,我就像是原始人般的不知所措。文字成了五顏六色的積木,我的目標就是學習如何分辨和組合這些積木,和他人在同一平面上,瞭解這些組合的意義。

語言的核心目的是傳遞思想,效率是語言演化的動力,否則,我們的城市應當會漫佈著壁畫塗鴉,四處是嘗試溝通的人們比手劃腳,努力的尋找街道尾的最後一片空白,畫出擁抱,然後再微笑,一來一往間,時光不停的飛逝,要到兩人牽起雙手,也許已是白髮蒼蒼。

人類因為對有效率的溝通有所認知,而不停的發明創新,努力讓語文的界線消失。但當那個時候來臨,人類造出的巴別塔[1],是否又真能到達我們想要的天堂?

語言文字堆疊拼接後,有許多不同的意義,隨著時間而不同、隨著說話或聽話的角色而不同、隨著語調的輕重而不同、隨著前後文而不同、甚至隨著心情而不同。帶有文字的詞句已如此隱晦難解,更何況是無形的音樂,有形的舞蹈,或是凝結時間的繪畫影像,乍聽容易,看似簡單,但要用如此沒有效率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溝通,卻是不容易也不簡單。不但受眾需學會運用更敏銳的感官,傳達者也需要學習如何傳遞意象。因為那些無法用任何言語文字來描寫的,卻更容易令人動心。

隨著科技進步,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越短,學習語言的過程和方法繁多,入門容易。人類在演化,語言也在演化,文字就像是不停繁衍的密林,我們卻都只看到森林的外緣。意念被傳遞的方式變得輕易,然而理解能力卻未與科技同步。要徹底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也許要花上十秒,也可能花上十年。

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與人交流溝通。為了尋找心靈相通的那一瞬間,我們也許得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該如何表達,如何接收。有時放慢腳步的傾聽,比起急切的說話來的更有效。

如果可以牽起她的手,我也願意等到白髮蒼蒼。

[1]據《聖經·創世記》第11章記載,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塔頂通天能傳揚己名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

作者簡介_石頭(石錦航)

台灣搖滾樂團五月天,吉他手,1997年出道至今,作品包括:八張「五月天」音樂專輯、個人書籍《我的搖滾媽咪》、電影《明天記得愛上我》。

石頭的臉書
石頭的網誌
「路問石頭」專欄文章列表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517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