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學習的機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womany 編按:
womany 的特約作者 MUCstyle ,在德國定居長達八年,在自己的工作室裡做著喜歡的工作,也有親愛的家人們。生活很美好,但她也想是不是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於是,她決定給自己學習的機會--重返校園,她想用自身經驗告訴我們,無論再苦再累,現在投入的每一份精力,將來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延伸閱讀:做自己,讓天賦自由)
從第一次踏上德國這片土地至今已經快要十年;真正定居也差不多要八年了;這些年來我變得不中不西,常常很多時候有種「遺失」了自己的錯覺,好像站在一個交界點上;覺得離家鄉好遠,但似乎又還沒融入德國當地的文化與人們。身邊的朋友、客戶總是對我好,積極配合以英文溝通;就算我說了一嘴糟糕德文,大伙也都一直鼓勵、稱讚我。時間久了,就真的以為自己上上超市、購物逛街程度的德文已經可以參加辯論社,再幾年也可以上脫口秀似的。不過回到家、關上門只有我明白,這些年來在德國的時光,大部分都浪費了、並沒有好好利用;而且,我一直騙自己:以為德文不重要,只要可以溝通就好了。
大錯特錯。
2013 年中,我一直思考自己在工作上有沒有突破進步的空間的可能,和先生討論結果:「回學校修學分似乎是一個很棒的主意。」自己年紀在心態上以及學習上經年累月下來難免有死角、執行行動力上也有惰性,如果可以踏出自己工作室看看現在學術界比較年輕一輩的想法,也許可以得到靈感而有所啟發。上網查詢了幾間學校,一律都是德文授課,這給了當頭棒喝:我得先學習德文、才有辦法進修想要的科目。逼到了死角沒有辦法,我詢問修過德文中級班、以及高級班的台灣朋友,介紹了慕尼黑附設的德文進修班,都蒐集好資訊之後,馬上到學校的辦公室報到。
說也奇怪,一旦下定決心要做這件事情,「在德老華人」要進修德文這件事似乎也鼓動了生活。註冊那天,我脫口而出好多心中已經列好的疑問,辦公室秘書給我逗笑了,要我慢慢來不要急。給人見笑,我一慌說出了心中的實情:「不好意思,這堂課我已經等了快要七年時間,我不能再等了。」在回家路上,胸中那口氣因為情緒的激動久久透不過來。原來,已經蹉跎了將近七年時光;現在有機會再度回到校園,這當中的驚滔駭浪不是繳學費完成註冊短短三十分鐘時間可以平撫。(延伸閱讀:為有趣的生活打拼)
第一天上課照慣例大伙自我介紹,班上有九成都是來德國念大學、念碩士的學生,長則在德國待了一年多、兩年,短則兩到三個月。輪到自己說話,我嘴巴一張開卻啞了嗓,說自己已經在德國居住了差不多八年時光,我同時聽到大夥到吸了一口氣,老師也張大了眼睛。我想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大氣球:「這人妻是不是來找碴的?」
兩個星期課程以來,證明了我因為在德文環境中的時間比較久,累積的字彙比較多、聽力能力比較好之外,其餘的,我和這群德文初學者沒有太多分別。也因為這樣,這當中有幾天在課堂上因為答錯了老師的發問而顯得好狼狽、自信心全毀;下了課馬上和客戶開會、拍照,回到家忙完工作家事、幫女兒複習功課,晚上十點才開始要做自己的德文作業、準備隔天的隨堂小考,凌晨一點上床睡覺,隔天早上六點又開始同樣的循環,一天早上在地鐵裡我問了自己:「這樣值得嗎?」
我呼了口氣,看看對面上班男子手上的早報,我念了標題,诶,我看得懂;定神一看副標題也都懂,但是內文呢?密密麻麻一堆好像小螞蟻,提醒了自己這些年來買的時尚雜誌,通通也只看圖片而已;這也是使我一直無法融入德國社會的主要原因,所有文字資訊通通被自己阻擋在外。如果是這樣,我如何透過了解而學習、因為學習而有所長進、因為開拓了視野而同時打開心胸。沒有辦法,如果沒有辦法跨出德文這一步,永遠都只會是一個半邊卡在台灣、另一邊又跨不進德國的半調子。我想,這不會是我願意在二十年後才了解的簡單道理。(延伸閱讀:另類教育,讓德國的孩子不一樣)
我又想起了在學校辦公室註冊那天,秘書跟我分享的一句話,她說: 「相信我,現在你所投入的每一分精力,都會在將來回報給你自己的。」
坐在桌的我,給自己沖了一杯咖啡,打開字典翻開課本。這一切當然都值得,唯有再重新擁有這個機會的自己才會懂得、才會珍惜的。
別再給自己不去做的藉口
〉〉豁出去!真正的世界在舒適圈外面
〉〉矽谷大人物的高效能祕訣:勤寫筆記
〉〉趁年輕時,擴展自己的視野
更多德國生活,請點閱 MUCstyle 部落格,或是加入臉書頁面以及 instagram 獲得更多即時資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