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永遠不夠的原因:不是你家太小,是「廳」太多!
來看如何擠出一間儲藏室。
住小坪數的人常常一提收納就想到櫃子,而沒有想到儲藏室,總覺得連住的空間都不夠大了,哪有地方再隔間儲藏室。但儲藏室有個大好處,一間方型2坪不到的收納量可能比3排櫃子大,旅行箱、電風扇、滑輪鞋等尺寸再奇怪的家電或物品,都可以收進去。如此其他空間的櫃子可以少做,空間看起來就比較大了。
不過,有的格局是櫃子的收納量會大於儲藏室,例如一整面牆可做長達12呎的櫃子,但若變成儲藏室扣掉門的位置,可能只能做3排櫃子,不到12呎,轉角的地方還不太好用,這時就不如設計整面牆的櫃體。
也有人會覺得室內空間已那麼小了,沒有儲藏室的空間。其實是可以有的,一可向臥室借空間:之前討論過了,臥室其實也不必那麼大,只要有個6×7呎的空間即足夠。就可把多出來的位置給更衣室兼儲藏室,或是把衣櫃從60cm深變成90cm深,像多啦A夢睡的那種壁櫥,因深度較深,就像小型儲藏室了。
國外很多案子是在床的後面設儲藏室,掛個布簾,裡頭的櫃子就可以用最便宜的材質來做,也不必做門片,省下不少錢。另外也有很多是跟陽台借空間,或客廳一角、玄關櫃背後等,可以多跟設計師討論。
一樣來看幾個案例,看別人是怎麼找到空間的
1。跟臥室借空間。
我很推薦用更衣室兼儲藏室的做法;有的人一直希望主臥室能大大的,但是,姥姥問妳喔,妳平日會待在房裡幾小時是「清醒的」?若只有一個小時不到(像姥姥),只在臥室睡覺,換衣服,那幹麼要大大的空間給主臥室呢?
這裡我再說明一下。我雖然年紀大一點,但因為之前底下記者都年少有為,間接也認識一些30歲左右的年輕朋友,他們在規劃房子時找姥姥給意見,都說很希望有一間大大的房間。我發現有這種想法的多半是「剛結婚、也是第一次結婚、剛從女孩變人妻,或是剛要學習當爸爸的漂泊郎兒」。
姥姥跟你們說,以前你們在家是「小孩」的地位,所以房間小小的,客餐廳書房也不屬於你們,只能縮在小小的臥室內嗑深夜食堂漫畫或是上網打屁,所有活動幾乎都在房內完成,自然會希望有自己的家後,就能把自己的房間放大。
但是,現在你在新家中的地位,是「主人」喔,不是「小孩」了。
房子若有20坪,這20坪就都是你的天下,不像以前只有3坪而己。管理國家的視野當然要與管地方縣市不同。以前很少待的客餐廳現在是你的了,還有爸爸霸佔的廚房、媽媽專用的書房、他們兩位老人家愛待的視廳間,現在統統都是你在用了。
那臥室還需要那麼大嗎?
少年仔,我再提供我個人的經驗參考。當我是少女時,就是會綁兩根辮子的年代,我使用房間的時數是一天6小時(不算睡覺),在這看書洗澡打電話(那時代沒手機,都把電話拿到臥室聊),但當我變成歐巴桑後,房間使用時數一天不到一小時,因為我看書洗澡打電話都改在客廳書房多功能室中進行,臥室就變成只有睡覺而己。
而格局規劃的大與小,是看我們待的時間,待的時間愈長的地方,坪數要儘量放大,通風採光要好。這樣推下去,臥室就不該是坪數太大的地方。
所以臥室最小可留個6X7呎就好,夠放張床即可,當然若你家是40坪,房間也可再大,哈,我不是說就不行放大,只是說「當我們坪數不夠用時」,如何去取拾。臥室小點後,就有位置給儲藏室兼更衣室了。
2。公領域多合一的格局,就會多出空間。
這是PMK設計師Kevin的設計。儲藏室是原本廚房的位置。但因為把廚房融合在客餐廳裡,多出來的地方即可當儲藏室。所以只要改變核心區的格局,也可多出位置。
3。從客廳或廚房的地方來偷空間。
很明顯地,一比較就知這是姥姥畫的,為什麼我不用出版社的呢?因為我覺得人還是得顧道義,出版社是很大方地讓我免費使用,甚至不限範圍使用,但究竟美編的費用是他們出的。這本書他們請了4位美編,4位喔,一位負責插畫,一位封面設計,兩位排內文。熟悉出版的朋友就知道是砸多大成本在我這本書了。人家是看我老人家的面子,答應我,這個已很不容易了。但我不能不知好歹就真的什麼都用別人的吃別人的,還拿別人的錢,哈。
所以我還是認命地自已畫了圖,大家就加減看。我出書的第一原則就是所有文章我都會放在網路上,我是這樣想的,若有人真的買不起書,還是可以在網路上獲得資訊,就不易被騙,也可以得到比較「自由開闊」的裝潢觀念,這才是我想做的部分。當然我還是得靠書而活下去,出版社也是,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買書贊助。但若真的有困難的人,別客氣,我這裡也都會貼文,只是「樣貌」會比較醜一點,然後,贅字會多一點。哈哈。
我扯遠了,講回儲藏室的規劃。這個房子是在玄關處找儲藏室的空間,這也不錯,因為整個客廳還是方正的格局,鞋櫃後方的小空間也是常見的儲藏室位置。
那我個人多嘴講一下,我覺得A處沙發應該轉向,因為電視牆是面窗,這樣看電視易反光。而且沙發靠窗那邊的話,在客廳的人也比較容易跟餐廳廚房的家人對話,在沙發上看書也可享有自然天光。
第二個案子是從廚房偷空間。
這是美國的一個建案。儲藏室是在廚房旁,用拉門隔間。台灣較少見跟廚房借空間的,這個美國格局還有幾個點,也是台灣的格局較少見的。
像A與B處,中島通常只有一邊或一個,這個家分兩邊,B處的牆是半開放式的,有個窗口,可以跟裡頭A的人說話。我覺得這個設計頂好,不完全的開放可以擋油煙,但又不會讓廚房變成閉密空間,這窗口還可以送菜。
這家人是平常只在A處吃吃喝喝,有客人來或晚餐時才在餐廳吃飯。大家可看C處是設計拉門,這裡留個走道空間不是太浪費了嗎?但想想,有爸媽客人來時,拉門一拉上,小孩們還是可以藉由c到廚房拿到飲料,而不必跟客人打招呼,這個拉門就還不錯。
這功能我認為很重要,因為每回我老公朋友來家裡時,我就不好意思打擾他們,我會躲在起居室,但是只要想上個廁所或喝東西,就會經過公領域,還是多少要打個照面;有了這道拉門,就沒這困擾。另外在夏天開冷氣時,拉起拉門,也可再省點電費。
D處也很顛覆我們的想法。一般電視都是擺在沙發正前方,但這家人是放在斜上方角落。好處是沙發區可以更完整,大家聊天時看不到電視,自然就不會想去開電視。而且這樣放之後,看電視的距離比較遠,若面寬較小的客廳也可學習。
E的設計我就較常看到了,是先經過更衣室再到主臥衛浴。這也是ok的。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7326&path=c&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alive&utm_campaign=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