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你的心,快樂工作

跟著你的心,快樂工作

圖片來源:王竹君

雖然剛從日內瓦飛來,因調整時差而一臉疲憊,但依舊滿載著微笑,與大夥兒打招呼。可是,一站在台上解說手錶的藝術、為最古老的鐘錶製造公司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培訓人才時,卻又是表情認真而嚴肅。

來自鐘錶國度的製錶師傅魯道夫.布爾(Rudolf Bull)跟著父親,17歲就開始學習製錶技術。他在羅馬的Hausmann & Co.開始他第一份製錶工作,擔任著名的Grandes Complications系列手錶負責人。

1950年代最有聲望威信的手錶品牌,都是出自於布爾之手。他也曾經跑到澳洲,為歐米茄(Omega)以及勞力士(Rolex)製錶。布爾不只專精於製錶工作,也學過珠寶學,好結合手錶的精密與藝術。

為什麼能從事製錶工作長達47年?在布爾眼中,手錶能發揮機械精準與美麗的最高境界,他甚至在接受《CHEERS》專訪時說:「我就喜歡我所做的事,這樣的工作對我而言,就像是份上天送的禮。」

我們知道你來自製錶世家,有個製錶大師的父親,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從事製錶工作長達47年?

我從小就很喜歡與機械有關的小東西。我更喜歡機械錶,最主要是因為手錶在每一方面,都是最能表現出機械專業感的最高境界。

手錶,可說是人類製造物品中,最為完美的機械。因此,手錶不僅是個機械物品,更是件漂亮的藝術品,從設計、裝飾到最後的拋光,這都得要有非常精緻的機器來製作手錶,這也是我喜歡手錶的主因。

我47年前開始製作手錶,而我現在仍在製作手錶。從我17歲開始,就在手錶學校學習如何製錶,此外,我也學習銷售技巧,甚至珠寶學(gemology),這都是為了讓我更加接近與手錶相關的任何領域,並且更全面瞭解手錶的每個面向。但讓我從事製錶工作最主要原因,仍是因為我很喜歡機械手錶。

或許是文化上的不同,在台灣,技術人員總是很容易被忽視或有些被瞧不起,你怎麼看這件事呢?

我想這應該是舉世皆然。技術人員不再重要,只有業務、行銷、組織管理等工作人才會備受重視。不過,這就像是鐘擺,某個類別的職務處在優勢或上端,一段時間後,就擺盪回到劣勢區,而原來位於劣勢或下端的另一種職務,此時就又擺盪到上端。

舉例來說,現在是不負責生產、從事文書作業的管理、業務等相關工作受世人重視,而技術人員則因為被視為勞動工作者(work person),所享的待遇少、也不受人重視。但不久之後,可能就變成文書工作的管理人員不再重要,反倒是技術、製造人員成了重要人才。

這個鐘擺每十或二十年就擺動一次,職務重要程度也就跟著變化一次。這種情形,不僅是發生在台灣,在中國、非洲、歐洲等,古今中外,一直都是如此。

現在因為技術人員不受重視,就沒什麼人願意從事技術、製造工作,但同時管理人員的就業市場也相對地愈來愈飽和。

由於許多企業仍然需要技術精湛的工作人員,就會願意多付些薪水來僱用技術人員,於是,慢慢地就有愈來愈多的人願意從事本來不受器重的技術或製造工作,而原來高薪的管理人員就不再那麼符合市場需要了。

在從事精密技術製錶的47年裡,你是否也經歷過這種鐘擺變化?

在1950、60年代,技術人員曾經處於頂端,其他工作職務從業人員什麼都不是(nothing)。

但隨著強調快速的現代化時代來臨,每件事情都講求速度,尤其是資訊產業,都缺乏懂得運用電腦的資訊專家。於是,在手錶產業裡,許多製作高級手錶的師傅就只好離開,而整個手錶工業就形成只有1位製錶師傅、配合著10位管理、行銷人員。

但現在因為沒什麼人要做製錶這樣的技術工作,所有的手錶工廠都亟需製錶師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開始在全球訓練製錶人才,從什麼都不懂開始,到手錶學校學習、並且到工廠實習,大概花上四、五年才能訓練出製錶師傅,更希望這些人才能夠留在我們公司。

面對技術才能不受重視、甚至有人會瞧不起技術製造人時,你如何調適自己?

沒有人會瞧不起我,即使是在技術人員不受重視之時。我怎麼做到呢?這完全與自己是否擁有專業知識有關。如果確實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沒人敢看不起你。

相較於公司裡一些管理、行銷人員,我這個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資深技術人反而更受重視。專業知識不僅是對技術工作者而言非常重要,對管理、組織等人員亦是如此。

此外,人格特質影響也是非常大。每個工作有其需要的人格特質,你得要好好運用你的人格特質,發揮在你適宜的工作領域與職務上。

說到人格特質,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會適合從事製錶工作?

首先,會想要學習製錶工作的人通常都已經對手錶以及機械有概念。第二,即使現在沒有能力做好一支手錶,但仍能夠感覺成品是否做得完好,並且能夠辨別這成品是否夠漂亮、夠好。因此,我只要示範,讓學生知道如何將他們原來就有的審美觀實際運用在作品上。

即使是擁有天分的天才,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天才畫家,都需要到學校學習,找出一些能夠更加發揮天分的方式與管道。如此一來,就能創造出新創意與新發明。

一些具有天分的學生與製錶師傅在受訓時,總會想要學怎麼讓手錶更好、更漂亮,而這正是我所能教授的,因為我自小就到學校學習,再加上父親是製錶大師,我擁有非常紮實的基礎。

整個教學可說是非常長的時間鍊,教授那些對製錶工作有興趣、同時又有天分的人是非常容易的。

我並不會對學生說:「你必須要學會」,反倒會說:「別因為你必須要來而來」。

若對最精良製錶技術沒有學習的渴望,就無法成為好的製錶師傅。如果不能製造出最佳品質的手錶,在業界以及手錶工廠裡只會成為最不受重視的人。

我知道我是非常優秀的老師,能夠引導有學習欲望的學生學到最好的製錶技術,而我也清楚知道,現在只有極少數的優秀老師能夠教授這些渴望學習的學生。

不論如何,想要成為優秀的製錶師傅,就要終其一生,不斷學習。以我自己為例,只要看到其他廠牌的手錶,我就會試著拆解開來,因為我相信其中必定有很多奧秘是我所不知而值得學習;相反的,我所製作的手錶也一定能供他人參考。

我從我所看到的學習著,並且把我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其他人。這可是很美的工作呢!(Thisisabeautifuljob!)

如果有人對製錶技術有興趣,你會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平均每年有20至30位年輕人,會先來瞭解手錶工廠的運作情形,其中大約只有10%,也就是二、三位會願意學習、從事製錶工作。

要成為好的製錶師傅,不僅僅是要會製作手錶而已,還要有很大的耐心,甚至要面對許多失敗與挫折,這需要耗費很多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很少人願意做製錶師傅。

除了耐心之外,當然要有一雙穩定的巧手與好眼力。沒有近視或不戴眼鏡不表示就有好眼力,而是要有個習慣:真的看進手錶的每個部份與細節,任何一個細微的新標誌或新圖案。例如在修理手錶的過程中,一旦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很容易修復,就像醫生只要知道是哪裡產生的問題,就能對症下藥。

在機械錶的世界裡,似乎每個人都強調、甚至著迷於「手工」這兩字,原因是什麼呢?

試想,相對於大量用機器生產製造的車子,頂極車子如勞斯萊斯、法拉利、積架等,就是因為有些部份只有手工製作才能完成,因而被列為頂極車種。許多地方只有手工才能做到頂極完美的境界。

機械手錶也是如此。我們不僅挑選品質最好的材料、極簡的設計,以及最好的拋光技術等等,以便達到最高的境界,做出最好的成品。也因此,我們甚至有壽命長達150年的機械錶,至今仍能運作著。

而這樣的極佳技術並不能被機器所取代,只有手工,才能讓手錶達到最完美的境界。即使想要以機器取代手工,要達到與手工製作的同等品質,所要花費的資金將會非常龐大,甚至會比手工還要昂貴。

長達47年的工作,你是如何讓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中達到平衡?

我就是喜歡我所做的事。這樣的工作對我而言,就像是上天送的禮物,因此我有非常快樂的人生。每天早上起床就出去外面散步,接著就帶著愉悅的心情去工作。

我未曾對我的工作感到厭煩。

金錢並非一切。許多人都擁有財富,但仍舊過著不快樂的生活。

但我有輛小車、一份我喜歡的工作、一個和悅的家庭,並且時而出去旅遊,我很快樂。

你會怎麼形容你的工作呢?有任何建議給年輕工作者嗎?

我實在是很幸運!我只有一個建議:別做自己沒興趣的工作只因為這份工作有「錢」景!因為你如果不喜歡這個工作,只會不快樂。

只要跟隨著你的心,做個快樂的人!

本文另有PDF檔,閱讀需扣抵知識庫點數10點 (立即登入扣點 / 購買點數)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546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