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腎臟病,哪些檢查必做
- 2006-11
- 康健雜誌96期
- 作者:李怡嬅
你以為驗尿、抽血就夠了嗎?還需要做哪些檢查保你找出問題?
大多數人腎功能下降卻不自知。國家衛生研究院十月中,發布最新一項調查指出,國內約150萬名中重度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有九成患者不知道自己腎功能已經衰退而延誤治療。
連醫生都容易忽略。刊登在《美國腎臟病期刊》最新一項研究指出,許多基層內科醫師無法正確診斷出腎臟病。研究中建議,民眾應更積極主動了解警訊,定期做檢查。「早期發現是預防或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重要關鍵,」美國腎臟基金會主席華諾克(Warnock)諄諄叮嚀。
台灣腎臟醫學會也喊出「三三篩檢制」,提醒有糖尿病、高血壓、蛋白尿、有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老人及長期服用藥物等高危險群民眾,每三個月記得檢查尿液、血壓、血肌酸酐等三項檢測。該做哪些檢查
到底該做哪些檢查,一層一層把關,揪出腎臟病?
第一道防線就是尿液常規檢查,再者抽血評估腎功能,後續以放射線及超音波等透視你的腎,有必要再以腎臟切片檢查確診。
第一道篩檢:尿液常規檢查
腎臟是身體產生尿液的器官,尿液檢查提供許多線索。
◆方式:採中段尿,也就是略掉開始排尿的初段與尾段,取中段尿送檢查。女性病患應避開生理期做檢查。標本應該在收集後半小時內完成檢查。
◆如何判讀:從尿液檢查中,能解讀四項指標:
1.蛋白質:正常人的尿液裡,每天約排出100~150mg/dl的蛋白,若超過,則檢查報告會尿蛋白(+)記號,此時可能腎臟已有問題,建議到腎臟科門診追蹤。
2.糖分:若呈現尿糖為陽性反應(+),可能是腎小管機能異常,無法吸收尿中糖分,或是有糖尿病。
3.紅血球:若尿中檢驗出紅血球,也就是血尿,可能是尿道感染、結石、腫瘤、或者腎臟發炎等。
4.白血球:若是尿中有白血球,可能是尿路感染,若合併高燒、畏寒或劇烈腰痛時,則可能是急性腎盂腎炎。
第二道檢查,腎功能知多少
若尿液常規檢查懷疑腎臟功能有異,需進一步抽血及驗尿,評估腎功能。
◆抽血:測出兩項血液腎功能指標——尿素氮(BUN)、肌酸酐(Creatinine),兩者數值皆有異,才能較明確判斷腎臟功能。
1.尿素氮:是蛋白質代謝而生成的產物。在肝臟形成後循環至腎臟排泄由尿液排出體外,尿素氮的血中濃度,會隨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和營養狀況而異,正常值為10~20mg/dl。
2.肌酸酐:身體肌肉活動代謝生成的產物。血液中肌酸酐的濃度過高,表示腎功能愈低。正常值上限男性1.4mg/dl,女性1.3mg/dl。
◆驗尿:
方式:收集24小時尿液加上抽血後,驗出血清肌酸酐,算出腎小球過濾率(GFR,民眾能自己計算)或肌酸酐清除率(CreatinineClearance,簡稱ccr,是臨床醫生用來推估腎小球過濾率的計算方式)。
如何解讀:腎功能減弱分成五階段,腎小球過濾率能判斷腎臟機能減弱的程度。
1.一定要知道的DIY保命公式GFR:能得知自己的腎臟功能有多少。
GFR=(140-年齡)×體重(公斤)/72×肌酸酐(mg/dl,抽血可得知),所得到的數字就是男性的腎功能。如果是女性,必須把結果再乘以0.85。
慢性腎衰竭
第一階段:GFR>90ml/min/1.73㎡。
第二階段:60~89ml/min/1.73㎡。
第三階段:30~59ml/min/1.73㎡。
第四階段:15~29ml/min/1.73㎡。
第五階段:<15ml/min/1.73㎡。
GFR比臨床醫生使用的肌酸酐清除率更為簡便(不需收集24小時尿液),更早揪出腎臟病,「這是得知腎功能最簡單方便的方法,及早知道,幫你保命,」美國腎臟基金會(NKF)提醒。
2.肌酸酐清除率,是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腎機能評估方法。醫師告訴病人,他的腎功能還剩下百分之幾,根據的就是肌酸酐清除率每分鐘幾㏄。
正常人的肌酸酐清除平均為每分鐘100㏄,若少於70㏄,表示腎臟有輕度受損;30㏄以下,進入腎衰竭階段,尿毒的症狀會逐一出現,等到小於10㏄,就需要洗腎。
一般來說,如果抽血、驗尿兩項結果是正常,那麼約90%都沒有腎臟問題,若有異常,則會進一步安排放射線檢查、腎臟超音波、或腎臟切片。
第三道檢查,腎影像學:放射線與超音波檢查
1.放射線檢查:
◆一般X光檢查:一張普通的「腎臟、輸尿管、膀胱」X光片,可粗略看出腎臟大小、形狀、相關位置和搜尋尿路結石所在。
◆靜脈注射腎盂攝影術(IVP):從靜脈注射顯影劑,經腎臟排泄到尿中,顯現出腎盂、輸尿管和膀胱構造,好確認尿路通暢性,也可以偵測尿路阻塞、腫瘤、結石的大小與位置;以及評估腎乳頭壞死、尿路逆流和慢性腎盂腎炎情形。
要注意的是,當已懷疑腎臟功能不全時,因為顯影效果變差,且顯影劑有腎毒性,應儘量避免。且有些人對顯影劑過敏,進而導致蕁麻疹或休克,建議先了解自己有無過敏體質。
◆電腦斷層攝影(CT):能清楚描繪、協助區別臟器與血管,對腎腫瘤和腎囊腫的診斷較有幫助。
2.腎臟超音波:對腎臟的大小、形狀及腎實質變化,是否有腎水腫、慢性腎炎、腫瘤或水泡有很好的診斷,檢查時間約需10~20分鐘,是目前安全方便的工具,但因無法看清楚輸尿管,所以不能完全取代X光片檢查。第四道,病理學檢查──腎臟切片檢查
腎臟切片又稱腎穿刺,是許多慢性腎臟病早期診斷的重要診斷方法。
做法是利用自動彈簧發射切片槍,在超音波導向定位下瞬間取得組織,在每個腎臟的100多萬個腎元裡取幾個來檢查,所以對腎臟損傷微小,卻可藉這切片組織做病理檢驗,包括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和免疫螢光檢查,確定診斷、評估腎臟損壞程度和預後,好對症治療。
1.誰該做腎切片:
◆不明原因的急性腎衰竭病人、病理性蛋白尿、血尿患者。
◆紅斑性狼瘡併發腎炎確立與追蹤。
◆追蹤腎臟移植後是否排斥現象。
2.誰不該做腎切片:易出血、腎腫瘤、腎積水、腎臟細菌感染等人。
至於慢性腎炎已出現腎萎縮,表示腎臟已經不可逆變化,所以大部份情況不用做。
3.腎切片併發症:
常見的併發症有血尿、腰痠痛、腎周圍血腫等,約數天內就會緩解、消失。
主動了解身體警訊,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不讓腎病找上你。審稿專家: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陳永銘
自我測驗:你有腎臟病嗎?請觀察你是否有以下症狀,
1.身體是否持續水腫且伴隨泡沫尿兩天以上?
2.每日排尿量<500cc,或>3000cc。
3.觀察尿液顏色,是否有潛血、渾濁或泡沫(蛋白尿)?
4.是否有高血壓或貧血?
5.常感到疲倦、噁心?
6.持續不明原因的感冒、發燒?
7.非發炎或肌肉拉傷引起的腰痠?
解答:以上症狀都可能是腎臟病的警訊,如果你有其中一個症狀,請馬上就醫檢查。
資料來源:美國腎臟基金會(NKF)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6361
2.糖分:若呈現尿糖為陽性反應(+),可能是腎小管機能異常,無法吸收尿中糖分,或是有糖尿病。
3.紅血球:若尿中檢驗出紅血球,也就是血尿,可能是尿道感染、結石、腫瘤、或者腎臟發炎等。
4.白血球:若是尿中有白血球,可能是尿路感染,若合併高燒、畏寒或劇烈腰痛時,則可能是急性腎盂腎炎。
第二道檢查,腎功能知多少
若尿液常規檢查懷疑腎臟功能有異,需進一步抽血及驗尿,評估腎功能。
◆抽血:測出兩項血液腎功能指標——尿素氮(BUN)、肌酸酐(Creatinine),兩者數值皆有異,才能較明確判斷腎臟功能。
1.尿素氮:是蛋白質代謝而生成的產物。在肝臟形成後循環至腎臟排泄由尿液排出體外,尿素氮的血中濃度,會隨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和營養狀況而異,正常值為10~20mg/dl。
2.肌酸酐:身體肌肉活動代謝生成的產物。血液中肌酸酐的濃度過高,表示腎功能愈低。正常值上限男性1.4mg/dl,女性1.3mg/dl。
◆驗尿:
方式:收集24小時尿液加上抽血後,驗出血清肌酸酐,算出腎小球過濾率(GFR,民眾能自己計算)或肌酸酐清除率(CreatinineClearance,簡稱ccr,是臨床醫生用來推估腎小球過濾率的計算方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