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5100
徐重仁: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你就可以多做很多事了
把不管有銷沒銷、有用沒用的商品統統上架,叫顧客自己選,那是不對的。 好的商店要幫顧客篩選品質好、需求度高的商品,讓他們容易選擇及購買。
本文來自Cheers雜誌,更多內容>>
前幾天,我到一家全聯門市去看店,結果被顧客認出來,團團把我圍住。這些熱心顧客你一言我一語的,提出很多對全聯的建議與期待。這陣子以來,我常碰到類似的場合,感受到消費者及同仁對我的高度期待,我也一直告訴自己,不能讓他們失望。
對我來說,如果早期的便利商店是將傳統柑仔店現代化,那麼,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傳統菜市場現代化。我希望改造全聯,讓消費者更能感受到購物的方便與樂趣。
在過去,大家對全聯的既定印象是低價,比較不重視商店形象與顧客服務,但我認為,顧客想要的應該不只這些。除了低價,消費者還想看到更明亮、乾淨的店面,以及更好的服務。如果可以好好改造,把台灣的超市整理一下,重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未來絕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很多人問我,進入一個已經存在的事業體,要如何進行改造?我最先看到的是工作人員跟夥伴。
「經營店」而非「顧店」,力氣要用在刀口上
全聯的工作人員都是性格樸實之人,做事情很拼,總部要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十幾年下來,也早已習慣了這套工作模式。
然而,他們從沒想過,怎麼樣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讓工作品質變得更好。感覺上,他們是在「顧店」,而不是在「經營店」。廠商送貨來,就拼命地把商品上架,找個地方堆起來,拼命做就是了。
我看到這些景象的感受是,他們好辛苦,光是把貨搬上搬下,退貨進貨,就被那些商品壓得喘不過氣來,很快就沒有體力了。他們好像在做苦工,而不是在做超市工作人員。甚至,有時候為了擺貨,顧客大排長龍要結帳了,也撥不出時間來處理。因此,我第一個念頭就想,我要讓第一線的同仁做個改變。
首先,我希望整個賣場及所有員工都更有效率,不要做無謂的勞力與工作。如果能把工作簡化與效率化這兩件事做好,這些夥伴會有更多心力去思考,如何把賣場管理得更整潔,把顧客服務做得更好。
很多事情不是員工不做,而是我們沒有貼心地替他們著想,慢慢去引導及教育他們。因此,改變一定要從源頭做起。
我常告訴大家一個觀念,總部的存在是為了第一線,總部要想辦法讓門市的工作更有效率,而不是一直丟指令要他們照做而已。
提升效率,從淘汰無效商品開始
至於如何從前端開始著手,簡化第一線的工作?首要之務是淘汰無效商品。
賣東西,不是只把商品擺在賣場就好。很多人把不管有銷沒銷、有用沒用的商品,統統擺在那邊,叫顧客自己選,那是不對的。好的商店要幫顧客篩選品質好、需求度高的商品,讓他們容易選擇及購買。
舉個例子,你想買米,有兩家店讓你挑,一家有20幾種米,另一家有10種米,你會比較想去哪一家?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因為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有10種米可以選擇已經足夠,再多就會造成困擾,不知道該如何選起。
同樣的意思,賣30幾種牙刷,有必要嗎?可能10種、15種就很好了。你也不用擺放幾十種沙拉油,如果好好選擇商家,超商可能擺個2、3種,超市多一點,擺到5、6種,那也就夠了。
假設一項商品的種類放太多,其他客人需要的商品會沒地方擺,就被排擠掉了。種類多,看起來好像琳琅滿目,但那些商品根本是無效的。無效商品怎麼辦?客人不買,你不但搬來搬去做白工,退貨還會產生物流費用,那是沒有效率的做法。
從周轉率判斷顧客需求
我們的員工都很努力,做那麼多事,但其實很多事根本不必做。你原本賣1萬多種商品,若能好好幫顧客選擇,變成7千多種,對顧客來講並不會不方便,你也可以把力氣省下來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過去在經營便利商店時,我們就是很努力地精簡,選擇一些周轉率高的商品,因為那些才是顧客需要的。用這種觀念,才能把便利商店那麼小的賣場效率化,貨色雖然不多,但顧客會覺得比較方便。
同樣的道理,也可用在超市上。超市只是商品的廣度比較廣,但不是寬廣到無限,我們要盡到幫顧客選擇商品的責任。
經營事業一定要了解市場、顧客,講來講去不外乎就是這些。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你就可以多做很多事了。
(徐重仁,現為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