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對於一些懵慒懂懂的人,或許還容易些。
他們只要聽從父母的話,按照社會既定的軌道去走,按部就班,大致上不會出錯,而且只要每天勤勤懇懇的去做,終究會有一番成就,至少也會平安過一生。
比較令人擔心的,反而是有主張、有想法、有熱情的年輕人……
這些很棒的年輕人,比起同輩更具有理想性格,對人生懷抱著浪漫的憧憬,但如果觀念和現實有落差,卻有可能最後導致他們對社會憤怒、對自己失望,荒廢掉求職的最初黃金十年。
在人生起步時,他們一開始對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從工作中發掘自己、成就自己、完成夢想,而不是把工作當成一個飯碗只圖溫飽,所以他們在找工作前,先架構了一個藍圖,裡面有不可打破的原則、有不可逾越的底線、有不可妥協的刻板觀念,但這些很可能都變成他們一步一步築夢踏實的阻礙。
原因很簡單,他們想要的,未必是真實世界可以給的。
而只要有一些觀念稍稍作改變,這群有理想有熱情的年輕人最終將是最有作為、最有出息的一群。
打破第一個刻板觀念:找到理想的工作
有時候,書本上教的,會害我們一輩子。
像這句就是害人的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好好去做!」
而真相是,天底下沒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在世界的一個角落靜靜等著我們找到它。也就是說,理想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做出來的。上面那一句害人的話,改成下面這句話,就符合真實世界的運作!
「找到一份工作,好好去做,它就會變成一份理想的工作!」
可是很多年輕人聽信上面那句害人的話,因為找不到理想工作而踟躅不願跨出第一步,因為找不到理想工作而一直埋怨目前的工作,因為找不到理想工作而不斷換工作,結果是一年一年過了,歲月蹉跎了,青春也沒了,換回一肚子的悵然。
理想的工作,不是現成品,而是半成品。
第一步是先找到一份接近理想的工作,再由你一刀一刀劈下去、砍上去,一天一天的細雕慢磨,將它逐日變成心中的理想工作,也許需要經過十年二十年,過程中會有挫折感,甚至自我懷疑、很想放棄,但終究是屬於你自己的心血代表作。
是自己打造出來的,感覺百分之一百與自己貼合,才會是理想工作。
打破第二個刻板觀念:一定要有興趣
這也是一句害人的話:「工作一定要符合興趣,你才會做得好!」
很多年輕人聽信這句話,拿著興趣去檢視所有應徵的工作,結果發現沒有一個工作是可以完全套用上自己的興趣,因此失去方向、抱怨工作不合、流動率高,心裡老是掛著想去做有興趣的工作,而不珍惜目前的工作。
而真相是,並非所有工作都能符合興趣,但切記:一定要符合你喜歡的屬性。
在職場裡,有一種測評工具是了解每個人對工作屬性的偏好度,一般人對於偏好度高的工作屬性做起來最得心應手,也最有熱情,表現自然是最好。而偏好度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白話說的「喜歡」。
比如我偏好室外工作,對於與孩子互動多的環境會有如魚得水的感覺,但是不偏好使用機械,那麼同樣是在遊樂場工作,我就比較合適帶小朋友玩遊戲,而不適合操作遊戲設備。
再,比如我偏好數字,在分析上也很拿手,可以獨立作業,但不偏愛人多的環境,對於扛責任的事情會壓力很大,那麼同樣是在證券公司任職,我比較適合在後台做研究分析,不適合在前枱幫客戶操作買賣。
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燃燒熱情,樂在其中,付出多少也不以為苦,這樣的人最幸福,大家都會羨慕他。
打破第三個刻板觀念:一定要學以致用
很多年輕人一路從大學念到研究所都是同一系所畢業,心裡想著:「一定要學以致用,否則豈不白白浪費了六年?」
而真相是,在我服務的人力銀行裡,除了科技大廠、醫院、學術機構等會指定科系外,企業開的職缺裡七成以上是科系不拘,也就是說大部份的工作其實不限定科系,大多數人畢業後是學非所用。
因此,很多社會新鮮人都最後必須坦然接受一個事實:念大學或研究所是在培養一個人的學識與涵養,恐怕與未來所從事的職務毫不相干,而這些學識與涵養雖不等於技能,但絕對有助於開拓見識與視野。
當然,這是一個可惜而浪費的現象。
不過,一旦打破非要學以致用不可的觀念,很多年輕人在選擇工作上會更海闊天空,容易跨出去第一步,也容易接受學非所用的環境,而更專注於職能上的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