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被開除?或留下來?
- 2012-01
- 天下雜誌出版
- 作者:菊原智明
仔細環顧你的四周,讓你覺得納悶不解「為什麼他會當上部門總經理?」的人應該有一∼二位吧。相反的,能力高又會做事的人,卻被排除在晉升行列之外,淪為不受重用的窗邊族…
恕我冒昧,如果目前任職的公司對你說「你被列在裁員候補的名單裡」,你會作何反應?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反駁吧。「為什麼是我?工作能力比我差的人不是一大堆嗎?」或者,有些人可能會想「我才20幾歲呢!會丟飯碗的,應該是過了40歲的歐吉桑吧?」當然也會有人勃然大怒「你在說什麼蠢話!公司沒有我不行耶!」
公司這樣的組織讓人不解,會做事的人被解雇,不怎麼會做事的人卻加官進爵,真是奇怪。
不相信的話,仔細環顧你的四周,讓你覺得納悶不解「為什麼他會當上部門總經理?」的人應該有一~二位吧。相反的,能力高又會做事的人,卻被排除在晉升行列之外,淪為不受重用的窗邊族,有些人甚至在不知不覺間離職,公司裡充斥著這類看似不合常理的事情。
「會做事的人被開除……怎麼這麼離譜?」
會有這種想法的,都是還未脫去學生時代觀念的人。
在學校裡,有許多方法可以客觀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即使事情看起來再愚蠢、一個人再怎麼令人厭惡,只要考試成績好,人們就會判斷「這個人是個能幹的傢伙」。另外,就算不會念書,如果在運動方面十項全能,人們也會評斷「這個人很厲害」。
但是,公司和學校不一樣。
學校是年齡相同,或者相差無幾的人聚集的地方,很容易就能以考試或運動會等,一定的基準來加以判斷。相對於此,公司則是一個聚集了下至16歲、上至60歲的人(視情況甚至會有更高齡者)的地方,根本就沒有方法,可以公平評斷年齡範圍這麼廣的一群人。
另外,決定開除或是晉升的,不是考試等客觀手段,而是活生生的人,也因此會有不少人事安排讓人感覺不公平。
當然,也有一些職種依據業務成績等數字,可以看出明確的差別。但是,要公平地比較、判斷營業、財會、設計、行政等不同領域的員工之工作成果,仍然極為困難。
確實,業務成績或個人能力也是判斷上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點無庸置疑。
然而,千萬不要忘記,公司並不只憑這些來評斷你。有時候,工作成果所看不出來的人性部分,會出乎意外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會做事的人被解雇,不會做事的人卻被拔擢。這樣的落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明顯的呢?
事實上,從一個人踏入公司,評價就開始進行了。就算是新進員工,如果行徑過於荒唐,也會馬上被列為解雇對象。現今有不少缺乏常識,被稱為是「怪獸新人」的新進員工考進各家企業,這些人雖然年輕,也難逃立即被開除的命運。
先不提怪獸新人。我們一般人所經歷的「晉升?還是解雇?」之分水嶺大概是在什麼時候呢?
我認為,顯露出最大差別的,是在29歲。
29歲,進公司之後也過了五、六年。經過這段時間,有些人升任為主任或店長,有些人則仍然是基層職員,職位上第一次開始出現落差。
從私人生活的層面來看,有些朋友結婚生子,有人甚至買了房子,但也有人繼續在公寓裡過著單身生活。另外,如果有交往的對象,接近29歲的時候,至少也會認真思考個一次「要結婚?還是要分手?」吧。
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私領域,產生分水嶺並且開始出現各種差異的,正是在29歲的時候。
任誰都會把29歲、將滿30歲視為一個關頭,而應該也有很多人,心裡隱隱約約地想著「在30歲之前想要成就些什麼」吧。
29歲跟30歲。雖然只是一年的差別,自我意識和公司裡的評價卻都會有所轉變。「29歲,不會做事的員工」和「30歲,不會做事的員工」所獲得的評價全然不同。年紀在2字頭時,別人對我們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旦過了30歲,有些事情就不被容許了。
總之,因為30歲就迫在眉睫,所以29歲的這個年紀是一個非常大的分水嶺。
評價你的人是誰?
在「前言」裡我曾經提到:「公司這樣的組織讓人不解,會做事的人被解雇,不怎麼會做事的人卻加官進爵,真是奇怪。」那麼,實際上,這些評價是由誰來決定的呢?
有人猜「那一定是總經理嘛!」也有人憑經驗表示「主管決定的啦!」這兩個答案都是一半對,一半不對。
首先,我們先驗證認為答案是總經理的意見。
一般而言,大型企業及中小企業的公司數比率為一比九十九。這不是員工人數,而是公司數的比率,顯示出絕大部分的員工都任職於中小企業。
而在中小企業中,特別是在員工數五十人以下的公司裡,總經理的影響力最大。以一己之力起家的創辦人兼總經理理當如此,而即使是領人薪水的總經理也是一樣。公司規模愈小,總經理的權限就愈大。甚至可能從公司方針到人事安排,都是總經理說了算。
如果總經理看你不順眼,你就絕對不會有好下場。如果一名員工在採取行動之前就對著總經理抱怨「薪水太少,做不下去」或是「那種計劃,怎麼可能行得通嘛」,一定會第一個被總經理視為眼中釘。就算你不直接表達,只是在背地裡說壞話也是一樣。在小公司裡,隔牆有耳、隔屏有眼,風聲馬上就會傳到總經理的耳朵裡。一旦你做了這類事情,馬上就會被列為解雇名單上的第一人,就算你的工作能力再好,也不例外。
相反的,深得總經理寵愛的員工又是如何?沒犯錯是最好的,即使犯了錯,上司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能交出工作成果的話,甚至還能獲得實際成果以上的評價呢。
但是,總經理的評價決定一切,這個答案並非百分之百正確。
接下來來驗證「主管決定」的意見吧。
在員工數五百人以上的大企業中,總經理與員工接觸的機會很少,甚至有些總經理只出現在新訓典禮以及每個工作年度開始的講台上。
即使是員工數在五十人以下的中小企業,也有一些總經理幾乎不進公司,把工作全權交給員工處理。
在這樣的情形下,評價你的就是主管。和你最為切身的主管就是部門主管或部門經理,或是他們的主管,也就是部門總經理層級的人,這些人都會替你打考績。不過,主管評價的這個答案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
確實,總經理或主管會評價你。然而,為你打分數的卻不是只有他們。舉例來說,即使是乍看之下全憑總經理獨斷獨行的公司,也會參考周遭員工以及相關業者等人士的意見。
因為就算一個總經理對任何事情都要發表意見,他也不可能一整天盯著你、確認你的行動。而即使是一個獨裁的總經理,在解雇員工時,也會畏懼其他成員所發出的不滿聲浪:「你為什麼要開除那麼好的人!」因為這些原因,總經理或上司會非常重視讓人意想不到的人們的意見。例如,兼職員工、承包廠商的員工等等。他們會不著痕跡地問問這些人:「這個人平常怎麼樣啊?」
所以,如果你認為「這些人沒關係啦!」而對他們不禮貌,下場可能就是自討苦吃。
在最後階段評價你的,是總經理或主管,但是千萬不要忘了,在他們周遭的所有人都具備著影響力。
「誰在做評價?」環繞著你的所有人,這才是問題的正確解答。
處理抱怨的天才
誰都不喜歡處理麻煩的問題或是顧客的抱怨,有了一次經驗之後,就希望這是最後一次,盡可能不想沾上邊。當別人正在處理客訴時,會當作沒看到,而當自己面對客戶抱怨時,則會想要逃避,告訴對方「我不是負責人」。
這些情況大家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卻有些人十分擅長,即使是怒不可遏的顧客,在他們的安撫下也會在十分鐘內冷靜下來。這樣的人即使其餘的工作能力稍嫌拙劣,單憑這項能力也能成為公司所需的人才。
我有一位認識的朋友從事ATM(自動存提款機)的維修工作,他的個性悠哉悠哉,在負責維修工作的員工中並不算優秀。就經驗而言,技術及速度也都不算高。因此,他所負責的客戶家數也是公司裡最少的。
他的例行工作是定期檢查放置於銀行或是超商的ATM,平常的時候還好,一旦機器故障可就緊急了。如果可以當場修好,問題就不算嚴重。但是如果得花上一段時間,或是修不好的時候就慘了,他們經常會遇到銀行的員工或是顧客罵聲連連的情況。
他們會接到來自大型銀行的緊急聯絡,說是半數以上的ATM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停止運作,讓他們非常困擾。這時候,大家都能想像銀行的人會有多麼憤怒,誰都不想一個人前往處理。除了他以外的維修人員手上都有許多客戶,因此,客戶數最少的他,在這個時候總是被迫前往對應。而且,代替原本的負責人聽客戶咆嘯大罵,也是家常便飯,日子過得相當辛苦。
一開始的時候真是苦不堪言,幾次之後,他漸漸地就學會了與客戶應對的方法。「就是因為替自己找藉口才會被罵得更慘,下一次開始我就好好地聽客戶說。」他一次又一次從客訴中學習,變得愈來愈有能耐。
不知不覺地,他竟成了處理客戶抱怨的專家。而他的故事在公司裡成了神話。
「那家銀行大發雷霆,他才去不到五分鐘,氣氛就緩和下來了。」
「他和前來客訴的那家銀行主管一起去吃中飯了呢!」
「眼看著他還在挨罵,下一秒卻和客戶分享起家庭生活照。」
等等。許多讓人不敢置信的事情一一發生。
有一次,一位後進同仁這樣問他。
後進:「為什麼你可以和怒氣沖沖的對方關係這麼好?請告訴我秘訣。」
他:「沒什麼秘訣啦。可能是因為經驗多了吧。我也只有這一點比較擅長而已啊。」
他淡淡地說,整個人散發著光彩。
[參考這裡]
此人厲害的地方在於他自認「擅長處理客戶抱怨」,這正是他之所以能夠進步的秘訣。或許完全沒有根據,或許只是他誤以為如此,但是這樣的想法卻為他帶來了成功。
相反的,如果一心認為「這就是我的罩門啊」,那就什麼事都做不成了。
對於不拿手的事情,我們不可能在一瞬間就轉念,相信自己長於此道。
但是,首要之務是先排除認為自己不拿手的心理。這是成為專家的第一步。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如果能再加上種種部門的歷練,只要公司不倒,就絕不會放走你這樣的人才……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9348&page=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