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女人教我的10件事(上)

普契尼女人教我的10件事(上)
人氣 917

前言: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是有史以來最懂女人的作曲家,用音樂為他筆下的歌劇女主角賦予了有血有肉的生命。儘管這些女人往往偏向男人所鍾愛的理想形象,但實際上她們都不完美,有的拜金、有的善妒、有的愚蠢,導致紛紛走向悲劇的結局。倘若我們能從普契尼的女人獲得一些教訓,那也不枉蝴蝶夫人不斷地切腹、托斯卡不停地跳樓,是故,此篇充滿血淚的文章,好女孩要看,壞女孩也要看,至於男孩子看看亦是無妨。
 
 
一、別當三心兩意的女人
From《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
 
【100字劇情快譯通】德格魯騎士乍見準備出家的瑪儂,驚為天人展開熱烈追求,兩人私奔到巴黎去。但在金錢的誘惑下,瑪儂不久便成為有錢老頭的情婦,後來又與德格魯重燃愛火,逃走時卻因貪財而被捕,最後在流放的途中病死。
 
在法國原著小說中,瑪儂原本極端善變、放蕩不羈的拜金形象,被普契尼修潤成彷彿願意為愛情犧牲一切的純情小百合。瑪儂的外貌肯定有沈魚落燕之姿,所以在前往修道院當尼姑的路上,一下馬車就引起眾人的驚嘆,更被「高窮帥」的年輕騎士德格魯與「老富醜」的財政大臣傑隆特盯上。然而畢竟她是未見過世面的小姑娘,當人世間的所有誘惑湧至,瑪儂無法決定自己到底要的是愛情或財富?於是第一幕終與德格魯相約私奔,第二幕轉身成為傑隆特包養的二奶。
 
可惜瑪儂空有姿色,卻不懂得進退應對的做人道理,當她與德格魯的姦情被傑隆特撞見,居然還拿鏡子要老頭照照什麼叫做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可犯了做小三的大忌。而傑隆特都已變臉預告要叫警察,德格魯企圖拉瑪儂逃走,這位笨女孩反倒是眷戀起珠寶來,搜刮的當下就被警察活逮,宣判流放美洲去。即使德格魯仍有情有義陪她一起浪走天涯,但不知又犯了什麼錯,相偕逃亡於荒野中,在最後的詠嘆調「一個人孤寂地被棄」中,瑪儂高喊「我不想死!我不想死!」後斷氣。這女人告訴我們,即使當小三想要包養小王也是可以,但得具備八面玲瓏的慧根啊!
 
女人的心底歌:「在這柔軟的帷帳中」(In quelle trine morbide)
 
Pokey的心得:瑪儂在過著奢華生活時,回憶過往愛情所唱的這首詠嘆調,充分展現她「東食西宿」的兩面心態。

馬上聽:《瑪儂雷斯考》 
 

二、別當假掰純情的女人
From《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
 
【100字劇情快譯通】在巴黎左岸,有一群貧窮卻懂得即時行樂的年輕藝術家們,其中詩人魯道夫和織花女咪咪談了一場長約半年的戀愛:第一幕認識,第二幕狂歡,兩個月後的第三幕談分手,四個月後的第四幕,咪咪因為肺癆死掉了。
 
這場戀情一切都是有陰謀的,看似男人主動追求女人,實際上卻是咪咪設計的局。咪咪就住在魯道夫的隔壁,趁他朋友都走了之後才跑來敲門借火,故意把鑰匙掉在地上,吹熄蠟燭趁黑讓魯道夫摸上手。月光灑下,兩人自此天雷勾動地火,咪咪在聖誕夜找到男人可以帶她出去玩,還趁機拗魯道夫買頂帽子當禮物。同樣都貪財,但咪咪的城府顯然比瑪儂更厲害些,然而此劇另一位女性角色穆賽塔,則更懂得怎麼施展女人手腕,在第二幕最後讓甜心老爹付了這票人吃喝玩樂的所有帳單。
 
音樂裡盡是濃情蜜意,但普契尼在每一幕總譜前寫了很詳細的註解,說明咪咪與魯道夫根本就是一對怨偶,交往後已吵了幾十回,生活就像在地獄裡,「他們等待著訣別的日子,交替著品嚐幸福與痛苦的每一時刻」。咪咪看似純情,實為假掰女,在第三幕談分手之際,咪咪特別交代「箱子裡的金戒指我會請人拿走,那頂帽子就當做紀念,放在你這邊吧」。到了第四幕,臨死前的咪咪又跑回來討拍拍,表明想要死在魯道夫懷裡,喊著好冷好冷,大家只好捐錢幫她買個可以保暖的手筒,證明這女孩到死也要撈最後一票。
 
女人的心底歌:「我的名字叫咪咪」(Si, Mi chiamano Mimi)
 
Pokey的心得:這首自我介紹的詠嘆調,仔細推敲,可以瞧出咪咪偽裝成純情姑娘的可議心態。

馬上聽:《波西米亞人》 
 

三、莫當火爆善妒的女人
From《托斯卡》Tosca
 
【100字劇情快譯通】警察總監史卡匹亞覬覦美艷的歌星托斯卡,而她的畫家男友卡瓦拉多西,為了拯救政治犯好友也一併被盯上。史卡匹亞展開一石二鳥之計,沒想到托斯卡最後雖然殺了他,卻救不了自己的男友,走投無路的托斯卡只好跳樓自殺。
 
托斯卡的嫉妒心有多強呢?從她一出場便懷疑男友窩藏別的女人,對著畫像猛吃乾醋即可印證。卡瓦拉多西調侃她是個善妒的女孩,托斯卡也大方承認「我要不停折磨你」,離去之前,不忘命令男友將畫像女子改為和她一樣的黑眼珠。惡人自有惡人磨,警察總監史卡匹亞善用托斯卡的妒心,輕易地讓她相信男友不忠,趁她跑去找男友算帳時,命人跟蹤逮捕之。在第二幕藉由拷打之下,受不了的托斯卡馬上招出政治犯的窩身處,卡瓦拉多西氣得大罵「妳出賣我!」
 
這位艷冠群芳的大歌星,天生所具備的對愛忠誠、與人為善之優點幫不了她,而愛吃醋、火爆脾氣及沒有心機之缺點,反造就她迎向悲劇的結局。當警察總監赤裸裸地表明用她的肉體可換得男友的活命,托斯卡只好唱出「我為了藝術而生,為了愛而活,從來不傷害任何生命…上帝竟是這樣回應我?」幸好在最無助的時刻,上帝安排了一把牛排刀放在桌上,眼見史卡匹亞撲上來,托斯卡拿刀用力捅下去,免了被玷污的恥辱。可惜上天終究是殘忍的,托斯卡眼睜睜看著自己男人被槍決,在眾人圍捕的態勢下,她爬上天使堡的城牆,高喊「史卡匹亞,到上帝面前見!」一躍而下。
 
女人的心底歌:「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 d`arte)
 
Pokey的心得:托斯卡在這首詠嘆調中悲痛地質問上帝為什麼?答案很簡單:「美人沒美命」啊!

馬上聽:《托斯卡》 
 

四、莫當癡情苦等的女人
From《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100字劇情快譯通】明治時代的日本長崎,在婚姻掮客五郎的安排下,美國軍官平克頓迎娶藝妓秋秋桑。第一幕是婚禮與緊接而來的新婚之夜,第二幕轉眼就是三年後,蝴蝶夫人仍痴痴等著丈夫的歸來,盼到的卻是平克頓的美國太太,只有走向自殺絕路。
 
蝴蝶夫人的最大悲哀,在於全世界都知道她的男人不會回來了,只有她堅信愛情能對抗一切,直到真相大白,所有信心全盤崩潰,唯有選擇自殺一途。秋秋桑嫁給平克頓時年僅十五歲,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當藝妓,原以為這婚姻是天上掉下來的大禮,可惜沒先聽見男人所抱持的遊戲心態,輪她登場時還高歌著「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孩」。為了這個薄情郎,秋秋桑不惜改信宗教,忍受被親友唾棄,每每有人稱呼她是「蝴蝶夫人」時,必要其改口稱「平克頓夫人」。
 
自古以來,「CCR」(跨文化戀情Cross Cultural Romance)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段著名的櫻花戀代表著最糟糕的案例,全長九十分鐘的整個第二幕,揭露女人太過癡情終究沒有好下場。秋秋桑儼然以美國人自居,不僅嚴詞拒絕山鳥公爵的求愛,就連美國領事的暗示也置之不理。當然秋秋桑有身為妻子的最強秘密武器:金髮碧眼的混血孩子,但即使無需驗DNA,也無法改變自己被棄的命運。最後當她看見平克頓的美國妻子,竟然還說出「妳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之祝句,真想衝上舞台賞秋秋桑兩巴掌,勸她醒醒吧,然後再把平克頓這個爛男人拖出來狠踹!
 
 女人的心底歌:「美好的一日」(Un bel di vedremo)
 
Pokey的心得:這首詠嘆調是秋秋桑幻想老公回來那一天的情景,每當此旋律在其他樂段以暗示手法出現,就會刺痛我們的心,好傻的小姑娘啊。

馬上聽:《蝴蝶夫人》 
 

五、莫當漂丿強悍的女人
From《西部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
 
【100字劇情快譯通】在美國掏金熱時代,咪妮是加州礦場的酒吧女老闆,拒絕警長蘭斯的求愛,卻愛上了來歷不明的強生。後來警長揭開強生是強盜頭子的真面目,原本咪妮想分手卻發現自己無法沒有他,經過多次強力拯救,咪妮與強生邁向新人生。
 
處於危機四伏的美國大西部,身為一個女子勢必要有過人的手段才能存活,特別她又是一位經營特種行業的酒吧女將。咪妮展現出普契尼其他女人所沒有的生活智慧與無畏精神,所以她最後贏得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好下場。咪妮一出場就相當強悍,拿著手槍衝進酒吧來擺平酒客們的紛爭;第二幕當她得知心上人是搶匪,雖然把他趕出門,可是聽到槍聲,又拼死將他拖回,只因「你是我第一個男人」。最後當強生要被吊死時,咪妮連忙騎著馬衝進刑場,以無比的勇氣逼使眾人赦免了強生。
 
那麼,為何要勸人莫當強悍的女人呢?從普契尼歌劇的知名度與喜好度來探究,《西部姑娘》的排名最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咪妮太男性化了,缺少楚楚可憐的小女人氣質。她無法像咪咪那樣展現小家碧玉的姿態(她拒絕蘭斯的求愛時,手中邊把玩著手槍),也裝不出如瑪儂此等大家閨秀的模樣(咪妮直到和強生談戀愛後,才懂得噴香水打扮自己)。就算咪妮曾對強生唱道:「我是平凡的女人,但願因你而提昇」,但身為男人若一直得靠女人拯救性命,活著也沒啥意思啊。
 
 
女人的心底歌:「幼年在索列達」(Laggiù nel Soledad)
 
Pokey的心得:咪妮唱著這首歌回想童年目睹父母恩愛的模樣,期待自己也有真心相愛的男人,可見她個性Man歸Man,心思還是挺小女人的。

馬上聽:《西部姑娘》

https://www.muzik-online.com/tw/article/expert/pokey/65184604-8bc6-0353-eca0-186e46cafd14

https://www.muzik-online.com/tw/article/expert/pokey/b8b0b341-e4b8-19d9-179d-9986fc98fc4c

柴可夫斯基教我的10件事(下)

柴可夫斯基教我的10件事(下)
4446

六、反對諸神打臉
 
通常,神曲最好有歷經「神打臉」的過程,才能增添值得後人說三道四的傳奇色彩。1869年柴可夫斯基剛出道時,將甫完成的交響詩《命運》(Fatum)獻給當時「俄國五人團」老大巴拉奇列夫,他指揮過後並不喜歡,回信時批評一大堆,最後加註「相信你不會改變把《命運》獻給我的意圖」。接著這位「音樂沙皇」鼓勵他將莎士比亞的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譜成音樂,還親自指點該怎麼寫,當柴可夫斯基寫完這闕幻想序曲,沒想到巴拉奇列夫當場撕毀樂譜。尤甚有之,老柴最受歡迎的歌曲《寂寞芳心》(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獻給了當時著名女高音赫沃絲托娃(Anna Khvostova),巴拉奇列夫居然力勸她不要演唱,以免「污染」純正的俄國音樂。
 
 
1874年,柴可夫斯基寫好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獻給亦師亦友的尼可萊.魯賓斯坦,堪稱「鋼琴之神」的尼可萊聽了之後立刻發表高見,越說越激動,表明除了幾段旋律之外,其他都該丟掉,搞得柴可夫斯基也火大,撂下「我一個音符也不改」便閃人,後來將此曲轉獻給德國指揮大師畢羅(Hans von Bülow)。1878年,柴可夫斯基又寫好了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獻給當時「小提琴之神」奧爾(Leopold Auer),他很禮貌地收下,但私下評論「此曲根本無法演奏,它把小提琴搞得支離破碎、四分五裂」,不僅擱置不裡,還暗暗阻止他人演奏。直到兩年後才由鮑羅斯基(Adolph Brodsky)在維也納首演,但當時聆聽的權威樂評家漢斯力克(Eduard Hanslick)卻說「此曲釋放出令人作嘔的臭氣,簡直是燻死人了!」
 
 
Pokey的心得:可惜柴可夫斯基不是鋼琴家也非小提琴家,否則自己寫曲自己演,就不會常遭遇「神打臉」的窘境。
 
 
 
七、反對盲目試婚
 
柴可夫斯基企圖用婚姻來「矯正」自己的同志傾向,結果導致音樂史上最恐怖的個人災難。1877年,一位自稱曾是他學生的安東妮娜.蜜柳柯娃(Antonina Miliukova)以瘋狂追星的模式追求柴可夫斯基,三十七歲的他正在創作歌劇《尤金奧尼根》,對於男主角拒絕女主角後的多年懊悔產生了鏡射反應,歷經一封又一封甚至以死相逼的求愛信,柴可夫斯基終於回信說:「如果一種平靜的、兄長式的愛能使你滿足的話,我願意向你求婚。」七月十八日,兩人於教堂結婚,新婚之夜,柴可夫斯基才知道自己鑄下大錯。(我想當晚他應該有嘗試夫妻行房的努力,終究以不舉作為收場。)
 
還沒過完蜜月,柴可夫斯基就崩潰了(據信應是老婆天天要),他企圖跳河自殺,不過河水只深齊腰,同為同志的弟弟莫迪斯特(Modest)救起他逃往聖彼得堡療傷。柴可夫斯基在寫給妹妹的長信上表示:「怎麼說呢?我應毫不推卸責任地說,我是安東妮娜冷酷無情的丈夫。她一點錯都沒有,她很可憐…請告訴她,不要再用指責和威脅來折磨我。」老柴躲老婆躲得遠遠的,只透過親朋好友進行離婚協議,安東妮娜起初仍想保住婚姻,一再暗示「在法庭上不可說謊」來威脅要說出真相。好不容易在九週之後搞定解除婚約,心懷愧咎的柴可夫斯基仍長期付給安東妮娜為數不少的贍養費(或曰遮口費),讓她愜意過生活直到最後住進精神病院。
 
Pokey的心得:為了美化柴可夫斯基,安東妮娜常被攻擊為邪惡的一方,但算來算去,大家都是苦命人啊!
 
 
  
八、反對無限支持
 
其實在與安東妮娜的婚姻之前沒多久,柴可夫斯基就已開始接受「包養」,負責砸錢是一位大他十歲的寡婦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梅克夫人在聽過交響詩《暴風雨》,據說有好幾天都處於半瘋癲的狀態,於是到處打聽柴可夫斯基的背景,1876年十二月,透過尼可萊.魯賓斯坦開始委託他創作,接著兩人展開超過上千封書信往返。這些書信不僅是老柴創作上的最權威解釋,也可以發現音樂如何讓人達到性靈上的無限高潮,例如柴可夫斯基為她所寫一首如今已失傳的《葬禮進行曲》,梅克夫人回信道:「太美了,它把我提升到如我所希望的一種飄飄然的狀態…我的神經全在顫抖,我要哭了,我要死了。」(天啊,好露骨。)
 
一個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柴可夫斯基有這麼缺錢嗎?老柴拙於理財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你也知道我的缺點,一旦有閒錢,就會花在玩樂上」,而別人問他如何理財,柴可夫斯基回道:「就投資在我於莫斯科下塌的柯克洛夫大飯店啊!」毫無疑問,梅克夫人的金錢讓他在經濟上無後顧之憂,所以1878年發表的第四號交響曲便獻給她暱稱為「我們的交響曲」,甚至乾脆辭退莫斯科音樂學院的教職逍遙過活。不過,起初兩人通信時都要談到錢著實尷尬,後來改採以年金方式給付,梅克夫人還免費提供各地豪宅讓柴可夫斯基渡假,實在真叫人羨慕啊。
 
Pokey的心得:相較於蕭敬騰與富婆粉絲Yuki之間的風風雨雨,他們應該多多學學前輩的風範啊!
 
 
 
九、反對不清不楚
 
起初梅克夫人開出不見面的條件,想來柴可夫斯基必定舒喘一大口氣,長達十四年書信往返卻不曾會晤,堪稱史上最厲害的「神交」。兩人曾經在義大利不期而遇,遠遠地眼神交錯只剩下不知所措。當然梅克夫人曾經試探過:「彼得,你究竟體驗過愛沒有?我想是沒有的,你愛音樂太多,因此來不及愛女人。」柴可夫斯基當然不是省油的燈,他回信:「你問我是否有過非柏拉圖式的愛,可說有,也可說沒有。」然後巧妙地轉移到對於音樂本質的探討,「這問題我覺得可在我的音樂裡找到答案。如果問我是否懂得愛的力量,那麼,我可以回答『是的,是的,是的』,因為我不斷地在我音樂中竭力表現愛的喜悅。」
 
1890年十月四日,梅克夫人寫了一封信給柴可夫斯基,敘述自己面臨破產,以後無法再資助他,最後留下一句話「希望您有時還能想起我」,從此再也不理老柴。於是敏感的柴可夫斯基又要崩潰了,「我對於人的全部體認,及對人的所有信心,在這一夕之間蕩然無存。」梅克夫人肯定是愛著柴可夫斯基,她曾承認當他與安東妮娜結婚時,「心中簡直好像有些什麼東西破碎了似」。那麼,是因為知曉柴可夫斯基是同志的事實嗎?然而根據考據,兩人結識之初,梅克夫人的女兒便已告訴她這個秘密了。破產是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兒子的過世,讓她發現自己過去長期忽視家庭,所以接下來必須「贖罪」。其實最重要的理由,是因為肺結核與神經系統的毛病,導致梅克夫人手臂癱瘓,根本無法寫信啊。
 
Pokey的心得:分手,一定要當面講清楚,不能靠寫信、傳Line、或PO在臉書就想解決啊!
 
 
 
十、反對黑箱作業
 
自從那段災難性的婚姻後,不管面對梅克夫人的心靈交往,或是其他女性的獻愛,柴可夫斯基已懂得怎麼婉轉地發贈好人卡。然而他的同性之愛,由於許多事證都已銷燬,我們只能猜測求學時期的兩段戀情,中年愛上自己學生扎克(Eduard Zak),以及晚年對於妹妹的兒子大衛多夫(Vladimir Davydov)超越輩分的不倫戀,他最後完成的第六號交響曲《悲愴》就是題獻給他。相對於其他交響曲總以正面能量作為高潮結束,《悲愴》的第四樂章卻以緩慢的步調走向死亡終局,這無疑是柴可夫斯基用音樂所寫的墓銘誌。1893年十月二十八日,他於聖彼得堡親自指揮《悲愴》的首演,反應平平,九天後,因飲用一杯生水染上霍亂而猝逝。
 
柴可夫斯基之死造就音樂史上最玄的懸案,既然死於霍亂,為何可以開放遺體供眾人悼念?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在他的回憶錄上曾提出這個疑惑。後來根據1978年一位投奔自由的蘇聯學者指出,當時有位帝俄貴族指控柴可夫斯基和他外甥有同志關係,想要上告沙皇,老柴在政府單位的同學私底下連忙組成「名譽法庭」,逼迫他為了保護名譽,自殺謝罪,最後柴可夫斯基死於砒霜中毒。當然,這項說法亦口說無憑,長久以來,柴可夫斯基之死,就在自殺、反自殺、反反自殺、反反反自殺…的無限迴圈爭議中無法落幕。
 
Pokey的心得:反正把死因推給馬宗痛的「死亡之握」就好啦!
 
 
 
Pokey的總心得: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他人的痛苦身上,是的,這正是我聆聽柴可夫斯基音樂的強烈感受。如許多的憂愁,蛻變成如此美的旋律,只有柴可夫斯基方能辦到。他曾有張未曾銷燬的字條寫著:「為了成為正常的人,我該怎樣做?」感謝柴可夫斯基的「不正常」,為我們寫出無比動人的瑰麗樂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