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處理工作困境

聰明處理工作困境  圖片來源:邱瑞金 2001-04 Cheers雜誌7期 作者:王浩威

媒體經常誤導我們,成功的人好像都是全能的。真正成功的人不在於擁有多少,而是充滿自信,不在乎自己擁有多少,需要什麼可以隨時學習…

主講人:王浩威﹝著名精神科醫師,心靈工作室負責人﹞

地點:台北市Fnac法雅時代媒體藝文廣場

日期:2001年3月9日

工作上的困境可以分成很多的層次,民國80年到民國84年之間,我是在花蓮的慈濟醫院工作,84年以後回到臺大醫院,隨著工作量的增加,自然而然脾氣也越來越不好,做事也越來越沒有耐性,在病房督導時竟然會打瞌睡,這樣的狀況就是本身的壓力負擔過重。

效率與紀律

我是一個享樂主義者,喜歡熬夜聊天、趕電影、趕音樂會,那時我必須對自己的生活作簡單的檢討與時間管理,想想是否自己對生活太貪心了?

面對工作的困境,第一必須把生活的結構作一番調整。

這和時間的管理是相關的,我必須知道工作的優先順序,什麼事是非做不可的。以我的職業為例,必須要先把和醫院、病人相關的份內事情先做好,其次是帶實習醫師的教學工作,再來才是研究的工作。

除此之外,如果我還想寫作就必須犧牲和朋友玩樂的時間,想要什麼就得割捨什麼,這是生活中避免不了的抉擇。

民國80年我到花蓮的慈濟醫院創精神科,自己當主管時才發現,生活中如果要有很多享受,自我的紀律很重要,自然而然我看到自己生活的紀律變得習慣性地嚴謹,那段時間也是我寫作量最多的時候。

講求效率的人,紀律是必然的自我要求,反之對生活沒有太高期待的人就不會那麼嚴謹。

因此我會先要求自己釐清工作的優先順序,超出自己的負荷量時再選擇割捨什麼,但是並不是事情多,速度就一定要快,很多時候慢速度反而有高效率。

有一種壓力我稱為「小環境的困境」。小環境的困境,對象可能來自家庭、工作夥伴,困境形成的原因可能是與上司的相處、和本身的原則與價值觀相衝突。

比方說如果我想做醫學研究,我必須放棄很多享受、以研究養研究,我要思考如何在自我堅持與配合實際狀況中做選擇,最後我放棄研究。

小環境的困境

「小環境的困境」中的選擇很個人,牽涉到自我的價值觀與性格,以打卡為例,也許有些人覺得自己堂堂研究所畢業,上班打卡是一種羞辱,但是到外面其他的公司一樣要打卡,若以「比較的心態」去看這件事,也許就變得不再那麼堅持。

因此解決「小環境的困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新的選擇機會做比較。

今天我們身在台灣很少去面對一個問題:萬一現在我從事的行業是走下坡的怎麼辦?

醫生的這個行業慢慢在沒落中,以某一種角度來說當醫生是選錯行的,但是從另一方面而言,當醫生的收入又是中產階級中遙遙領先的,所以就變成捨不得離開這個行業,又一邊做一邊埋怨的情況。

因此在現實與自己對工作的預期差距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真正快樂工作的人是很少的。

台灣的經濟已走入已開發國家的高原期,成長的速度和通貨膨脹的速度是相抵銷的,因此有人往上爬,就要有人往下跌,這樣的衝擊對自我要求高、社會期待大的男性比較嚴重,失業對女性可能只是一種經濟上的實質壓力,對男性則多了責任與面子的壓力。

生命中必定有一段時間是走下坡的,但是卻不是我們從小成長的必然觀念,比方說中年危機這個當今熱門的問題,其實早在七○、八○年代就已經被翻譯介紹,當時經濟不斷成長,年紀越高成就越大,大家對中年危機沒有感覺,但是現在卻引起廣大的迴響,因為大環境已經劇烈改變!

跳脫單一思考

所以我們必須跳脫單一的思考,很多學生考上熱門的科系才發現現實和想像有落差,反而考上不是理想科系,不得不去讀的人都有意外的收穫。

現在流行念資訊,沒有人能預測是否未來念資訊仍然吃香,因為時代變化太快,既然沒落是一種必然,我們就必須跳脫單一的思考,不能以收入或職稱去衡量,應該著重於生命的歷練與思考,或是轉換跑道從基礎再學起,與其等著走下坡不如及時從基礎做起。

我們必須學習從多方面看待事情。嘗試拋開舊有的一套價值觀。這牽涉到兩方面,一方面是別人如何看你。身邊的親朋好友大多是保守的,以風險為考量,規勸你不要變動,但是風險越小,將來的機會、發展空間也就越小,所以必須靠自己的判斷,有所堅持。

一方面考慮現有的負擔,比方對工作不滿意,在這個已經不是工作找人、是人找工作的時機,能否找到工作負擔原有的貸款?

想當然爾的觀念破壞力最大

當我們為人父母以後,我們常常提醒自己以前父母教育上不足的地方,我現在要努力扮演好,但是這樣的思考往往忘記考慮到大環境的改變,不一樣的時代造成不一樣的社會結構,現在50歲人的生活形態和20年以後、我們50歲時的生活形態是截然不同的。

「變化」如果是工作上的,也許只會使你難過一陣子,一旦「變化」變成報章雜誌談論的話題時,這個變化可能早已影響每個人很深遠了!如何應付不斷接踵而至的「變化」變成是生命中永遠的挑戰。

如果問我具體的解決方法,我認為通常腦海中任何想當然爾的觀念,通常在人生中都佔有最大破壞力,任何習慣性的觀點都應該被淘汰,因為「今天」隨時都會變成「過去」。

過去的經驗不一定和明天要發生的事有邏輯關係,與其說如何去小心什麼變化,不如把想當然爾的觀念一一檢討。

觀眾開放問答

Q:因為社會激烈的競爭,往往覺得什麼都需要,什麼都想學,如何克服這樣的壓力?

A: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生活中我們常常被迫學習,例如現在學電腦變成一種理所當然,如果是非學不可的再怎麼痛苦也要學,不要輕易設限自己。

在學習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從基礎開始,對於一些目前還未需要學習的東西,我鼓勵以快樂作原則,資訊爆炸的結果反而使我們擁有很多恐懼,永遠覺得學什麼將來可能有用,永遠覺得自己是匱乏與不足的。

媒體經常誤導我們,成功的人好像都是全能的,真正成功的人不在於擁有多少,而是充滿自信,不在乎自己擁有多少,需要什麼可以隨時學習,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只要你需要的永遠學得來。

Q:要如何與什麼都想往自己身上攬的同事相處?

A:人再怎麼豁達都會有心理的慾望,遇到愛搶功的同事在於你個人的積極處理,一方面為了避免上司誤會你在偷懶,另一方面你必須學習如何拒絕別人。

如果他不是要搶功,只是涉及工作的重複性,你不妨學習把工作分給他,同時也教自己學習如何放棄,這是未來當一個主管應該學習的心態,往往一個不能放心把工作交給下屬的人,都不會是一個好的主管。

Q:如果目前有一份高薪但是卻一成不變的工作,在無法樂在工作的情況下,想要轉換跑道應如何調適心情?

A:我會倒過來想,如果我有一份這麼高薪的工作,我的人生可以活多少年?是否可以維持基本生活條件使生活不至於緊張?

比方原本工作的薪資是10萬,轉換跑道的工作是3萬,家庭的基本開銷是5萬,我是否已準備好未來20年這2萬元落差的積蓄?必須先算出這個基本的落差,再去考慮轉換跑道。

以我自己為例,兩年半以前我開始出來做我有興趣的心理治療,但是我不知道它是否能維持我的生活,因此我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嘗試,事前仔細計算所有支出,包含租診所、雇用助理,最後我達到我的目標。

我已經沙盤推演過最壞的打算,在別人眼中我也許很冒險,其實我是經過比別人實際的估算。

每個人都希望工作與嗜好、興趣是相結合的,在高度分工之後人在工作中反而不快樂,快樂變成要從休閒中尋找,如果無法與興趣相結合只好把謀生當成是一種興趣,再想辦法創造條件。

Q:快速變遷的時代是否鼓勵我們多轉換跑道?只要有機會是否我們就應該勇於跳脫?

誰偷了你的工作          7期 誰偷了你的工作
    A:世界是如此豐富,但是生命是侷限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求自己時時學習,只要學習中有收穫即可,因為再怎麼天才也無法事事都會。

我們應該考量自己在趨勢改變中的不足,是否逃避著什麼困難?如果不得不改變,一旦選擇了就好好去做,勇於改變的同時也應該要求自己達到一種持續,之後再考慮是否繼續,不能一直盲目地跟著趨勢走。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5896&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