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9972
街頭最美的風景》冬夜裡,看了最暖心的6種小食攤
這是插畫家鄧彧的台灣觀察,透過一幅幅的畫作,忠實記錄汰換快速的年代中,最值得記憶的台灣老生活及小角落。
最初的觀察,其實是從轉動的輪子開始的。台灣是個流動的國度,人們從四面八方而來,為了生活而快速轉動,有群人選擇把夢想安在輪子上,將尋常的交通工具詮釋成全新的樣貌,一台車即是一整個店鋪,他們負責接駁著城鄉之間的差距,修補生活中的匱乏,販售著即時的便利,工作除了交易商品,也交易著情感。
◎杏仁茶時光機
復古手推車是舊時代裡的時光機,
穿越日治時期抵達現代。
將滿滿能量帶給來自各地的旅人。
「古早味」杏仁茶,比例上以米為多。米多,才會呈現些微透明感光澤,質地濃稠;杏仁多,則呈現乳白色,清爽不黏口。
杏仁茶單吃即是美味,若要飽腹也可搭配膨餅或燒餅。饕客多喜配油條吃,滿滿的杏仁漿吸附油條的瞬間,也融化了吃客。市售杏仁茶常添加杏仁精,因此常有擾人的辛辣刺鼻味,但這單純質樸的味道,又豈是化學藥劑能模擬出來的?
◎豆花心頭肉
米白色面紗底下有一顆脆弱的心,
晶瑩剔透讓人不忍移開目光,
咕嚕一聲,我的心頭肉。
綿密細緻的口感搭配黃豆甜香和微微焦香,是最讓人鍾情的味道。早期賣豆花的是用竹簍挑著走,木桶裡有爛熟的花生仁,加點薑汁更提味,冷天吃來暖呼呼的。
記憶中的豆花是用推車沿街叫賣的,路旁的豆花伯總也使勁地推,龜速前進的車子,載滿了關於食物的渴望,也順便慰藉了亟需救贖的胃袋和心靈。
◎炭烤地瓜不可思議
樸實的外在底下有著不可思議的驚奇,
剝下炭烤後的土焦脆衣露出黃色綿密,
每一口感動除了好吃還有老闆的用心。
小攤販們將烤地瓜的觸角延伸到全台各地,許多店家也發展出連鎖字號,有些號稱用進口龍眼木手工炭烤、有些則堅持繼續用甕窯燜烤,不過不管是哪種,只要喊得出名號的名店家,幾乎都是沒預約沒口福。
在台南官田區,有位老闆娘特有個性,挑選地瓜像挑女婿,依照產季供應不同當令品種,黃地瓜、紅地瓜、山藥番薯輪番上陣,當然也非到產季時,老闆娘寧願關門歇業。顧客只能癡癡盼著,等待下一輪銷魂的滋味!
◎菱角仁皇冠
車來車往的路旁販售同樣款式的黑色皇冠,
精挑細選堆成一座閃亮高山,
快來採一頂自己的專屬皇冠。
都市裡賣菱角的攤車大多會停在夜市入口處,老闆問明要買多少之後,就會將覆蓋其上的白厚蓋布打開,瞬時熱蒸氣竄出,菱角清香充滿整個鼻腔,厚重的鏡片一不小心就霧掉了。
一百元可買一大包,用紅白塑膠袋裝著,騎車帶回家分食,滿滿一整袋秋天的氣息。
◎湯圓攤暖暖包
白的紅的是寒冬中的暖暖包,
一顆一顆溫暖了失落的胃,
小小能量燃起了大大希望。
民俗傳統是這樣說的,冬至當天吃一顆湯圓就長一歲!小時候只想著要快快長大,一口氣能吃上好幾顆。
心心念念的湯圓攤,手寫招牌一筆一劃寫出各式品項,到了冬至前後總是大排長龍,只見老闆娘身手利落的包著芝麻、花生和鮮肉等不同餡料的湯圓,也有佐配紅豆湯或花生湯的小湯圓。手工製作現點現煮的滋味,哪怕得等上好一陣子,仍是冬夜裡最溫暖的加油站。
◎燒番麥心有所屬
一支支金黃色玉米在烤盤上輪流轉動,
圍觀客人目不轉睛盯著自己的心有所屬,
目光裡倒映著一粒粒飽滿金色光輝。
燒番麥這種小食,包含著種種大學問,有一陣子流行過石頭玉米,用熱黑石頭先燜烤再上烤台,以鎖住玉米本身的清香,除了烤的方式之外,有些店家老闆連醬油都是私釀,豆子發酵後再加鹽巴下缸,慢慢等上數個月。
香料有八角、陳皮、桂枝、小茴香等等,有些還有甘草,得照不同比例調配,再用文火慢燉,各攤皆有自己的獨門醬料。這慢火燒烤的等待催趕不來,需要時間調味的魔法,讓燒番麥混雜了這麼多味道後,還能吃進一粒粒堅持的好口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