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亞斯伯格看到的和我不一樣
瀏覽人次:120,0662014/04/15
有一群人,說話怪怪的,不懂人情事故,不會察顏觀色,常被排擠,不得人緣,對某些事物特別喜愛與執著,大部分的時間都跟自己相處,因為只有在自己的世界裏才不用戰戰兢兢!
見樹不見林的社交特質
近年來,亞斯伯格症這個名詞已經廣為人知,但大部分的人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時甚至直接把亞斯伯格跟「白目」劃上等號,對這群來自外星球的孩子而言著實有失公平,從教學經驗中赫然發現:原來亞斯的孩子看到的真的和我們不一樣!面對同一件事物,我們就像在說兩個沒有交集的故事一樣,難怪老是會雞同鴨講!
有一個孩子來我們中心上了一陣子的課,理當跟每個老師都很熟了,有一天,突然看著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老師問:「你是誰?」全場的人都被他搞得一頭霧水,深究原因之後才發現,原來他認老師的方式是認頭髮和衣服。那天,原本常把頭髮紮成馬尾的老師心血來潮把頭髮放下來了,他就認不得了。這樣看來,亞斯的孩子對於搜尋訊息的重點和我們真的很不一樣。
另一個孩子在情境下的情緒表達有困難,所以我們預備了許多情境的圖片,詢問他圖片中的人是怎樣的心情以及成因。其中一張圖片裏有兩個老師,一個老師面前擺了兩大盤的食物,以雙手護著,另一個老師面前什麼都沒有,而且在哭泣,我指著那位在哭泣的老師問道:他的心情怎麼樣?亞斯的孩子回答:「很難過。」心裏正為他正確的回答暗自竊喜,接著問道:「那他為什麼很難過呢?」只聽見亞斯的孩子天真地回答說:「因為老師的眼鏡掉了!」這下換我跌破眼鏡了,這天外一筆是從哪裏飛來的呢?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情境中在哭泣的老師平時都戴著眼鏡,當時為了拍出哭泣的樣子,刻意把眼鏡拿掉。一般人看到這張圖片,會忽略這個細節,可是對亞斯的孩子來說,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老師甚至應該為了這件事而哭泣。這個回答再一次突顯了亞斯的孩子在社交訊息的搜尋上,有見樹不見林的特質。
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切入
針對這樣的特質,應用行為分析提供了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包括:多重線索訓練和錄影帶教學。根據研究報告顯示:亞斯伯格以及自閉症的孩子對於訊息搜尋是以單項感官為主,例如與他人一起讀繪本時,抓到了圖片中的重點(視覺),可能就遺漏了他人口中所說的話(聽覺);運用同一個感官時也可能只針對單項特性,例如看到了一個物品的顏色就沒辦法同時觀察物品的形狀。
多重線索訓練的目的在於教導孩子各式的觀察方法,並練習運用多重感官,像描述事件時,我們會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包括相關人物、事件、情緒、因果以及可能後果等等;在拿取物品時,訓練他們在物品的不同特質之間來回切換辨識,例如在一堆各種顏色的交通工具中找到「紅色的火車」。久而久之,孩子原有的觀察模式便逐漸加入新的元素。
錄影帶教學則是透過錄影把有情節的事件以動態方式呈現,因為是影帶,教學者與孩子所觀察到的是同一個事件,有清楚的前因後果,教學者可以透過孩子的回答,即時掌握亞斯的觀察重點,同時點出一般人的觀察重點,在兩相比較之下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差異,引導孩子修正既有的觀察模式及應對方式。
我們發現普遍而言,孩子對於描述情境的能力比較弱,抓到的重點通常是旁枝末節,這也再一次驗證了亞斯的孩子對重點的判讀有其獨特性。但是孩子們一旦了解了情節與前因後果之後,便能說出正確的應對方式,並進行演練,最終就是觀察孩子是否能將錄影帶教學中所習得的行為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執行近一個月來,根據現階段的資料顯示:孩子對行為的觀察力變得敏銳,而且適時地應用影帶教學中學到的應對方式指導他人。
例如有一次在上小團體課程,老師發下剪刀給每個人,有一個孩子執意要拿粉紅色的剪刀,另一個孩子見狀便說道:「老師給你什麼就要用什麼。」這個孩子先前可是因為固執行為而讓父母頭痛呢!還有一次在上團體活動,放在前頭的看版掉了下來,其中一個孩子看到後便開始哈哈大笑,另一個孩子很有正義感地說道:「東西掉下來一點都不好笑啦!」還記得幾個月前,同一個看版也曾掉了下來,當時這兩個孩子可是同時大笑不止呢!沒想到經過影帶教學,我們的孩子已經可以觀察周遭他人的行為,並能有正確的處理態度,期待孩子們敏銳的觀察力,在下一階段能反應在自己的行為上。
在應用行為分析的教學策略下,透過多種範例反覆練習,讓我們的孩子能更正確分辨輕重,並學習適當的應對方式,與他人互動時更有自信與把握!
你可能也會想看
我不是一個搗蛋鬼--ADHD孩子的話
和特殊兒一起上課,是我兒子的福氣
我們的早療還不夠「早」
本篇文章由【兒童行為專家-袁巧玲 博士】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現任芙爾德教育中心督導:http://www.steppingforwardedu.com
作者介紹
袁巧玲國際行為分析師
袁巧玲國際行為分析師
我是袁巧玲,國際兒童行為分析師(BCBA-D),專長是嬰幼兒發展、幼兒能力評估、早期療育、師資和家長培訓。目前是芙爾德教育中心的督導(http://www.steppingforwardedu.com),臺北市個別化早療推廣協會的理事長(http://www.twaiei.org),文大推廣部的講師,著作有三本:(1)關鍵七招孩子真好教,(2)親愛的小寶貝在想什麼,(3)請你跟我這樣教自閉症幼兒。
最重要的是我也是一個3歲兒子的媽! 我很幸運能做個全職媽媽和個職業婦女,孩子可以都帶在身邊又可以做自己熱愛的事!最高興的是能將自己所學的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孩子開心我們的感情也很緊密,真是一舉兩得啊!
歡迎加入【兒童行為專家-袁巧玲博士臉書粉絲團】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36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