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10784&p=1

別亂喝!這四種茶,越喝越傷身

 

茶為萬病之藥──疾難侵,病易癒

《茶經》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

相傳神農嚐百草的時候,有一次吃到一種樹葉,下肚後在肚裡轉來轉去,不一會兒,整個腸胃像清洗過一樣乾淨清爽,非常舒服。神農記住了它,並且為它起了個名字──茶。

來源: ~ Ashwin ~@Flickr , CC BY 2.0

 

古人稱茶為萬病之藥,在《神農本草》、《本草綱目》等經典之中,對茶也都有「藥用」的相關記載。不過,茶究竟為什麼會被人們尊為「萬病之藥」呢?

茶的保健功效

事實上,人們把茶稱為「萬病之藥」,並非是指茶能直接治好人的每一種疾病,而是從傳統中醫學的原理去歸納總結茶的醫療保健功效。長期飲茶可使人元氣旺盛,百病自然難侵,有病自然易癒。

其具體養生功效如下:

.健康長壽:孫思邈在其《千金翼方》的〈養性〉、〈補益〉等卷中提出:「人之所以多病,當由不能養性。」而品茶正是修身養性的最好方法。通過品茶,人們的精神得以放鬆,使心境達到虛靜空明,心情感到愉悅,自然就可以健康長壽。茶聖陸羽活了72歲,茶僧皎然活了81歲,「五十斤茶」和尚活了130多歲,「不可一日無茶」的乾隆皇帝活了88歲……他們都是著名的飲茶人,而且都很長壽。

.養生健體:《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說,茶葉可以使人心靜、精神清爽,可以入肝經,可以清頭目,使得耳聰目明、頭腦清醒。頭暈眼花一般屬於肝病,所以說可以入肝經;同時又入脾經,所以能夠調整消化道功能,促進消化,強健脾胃。除此之外,現代醫學、生物學、營養學等對茶的研究也表明,茶葉具備許多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的有益成分,其抗癌、防衰老的養生功效已經被科學證實。目前,從茶葉裡已分析出的化學物質多達六百種,其中包括了生物鹼類、多酚類、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以及氨基酸類等。

.修身養性:茶於養生最大的價值,其實是養性。中國對養性與養氣的重視,遠甚於對身體健康的重視;養性為本,養身為輔,修養性情才是養生真正的目標。茶道與養生之間,有一種內在的認同和本質的聯繫,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是人的天性,飲茶將能使這份天性獲得最合宜的滿足。

以茶養生需要注意的事項

茶雖為萬病之藥,但仍需喝對茶才能收其之效。喝茶時要注意「因人而異」和「因時而異」:

.因人而異: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以及孕婦等人不宜飲用濃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可能對這些人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因時而異:回族人飲茶十分重視四季時宜。春天萬物復甦,這個時候多喝綠茶,除了平時所加的佐料外,還會加些玫瑰花、沙棗花和洋槐花,諸花主升,正合肝之本意。像玫瑰花,就可以疏肝解鬱、和血散淤。夏天氣候炎熱,這時飲茶以性涼之青茶(烏龍茶)輔以冰糖、葡萄乾與酸杏乾等,可以解渴消暑、固護陰液。秋天氣候乾燥,我們會喝綠茶,輔以蜂蜜、核桃仁及芝麻,如此則益於滋潤以防秋燥傷肺,避免引起入冬咳嗽之症。冬天天氣寒冷,此時飲茶應以養心護腎為主,應多飲熱性的紅茶,輔以枸杞、圓肉、紅棗以及用薑汁炒過的紅糖以溫補心腎。

春:花茶、烏龍茶、菊花茶、人參固本茶、玉靈膏茶
夏: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竹葉茶、荷花茶、山楂茶等清暑化濕養胃茶類
秋:烏龍茶以及銀耳茶
冬:紅茶、烏龍茶和枸杞茶、熟地複方茶

這樣飲茶,反而有害健康

飲茶的確對身體有益,不過,飲茶方法如果不當,反而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必須小心。

來源:chumsdock@Flickr , CC BY-SA 2.0

 

一、空腹喝茶

茶葉中含有咖啡因,空腹喝茶,茶水直入脘腹,有如「引狼入室」。如果腸道吸收的咖啡因過多,容易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間久了,將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空腹飲茶還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引起胃炎。空腹狀態,吸收率高,茶葉中某些不良成分就會被大量吸收到血液裡,因而引起頭暈、心慌、手腳無力,以及心神恍惚等症狀,這也就是人們所謂的「醉茶」。

二、隔夜茶

有句諺語說:「隔夜茶,毒如蛇。」這也許有些誇大其詞,但正好說明隔夜茶的特點。古人談到不宜飲用隔夜茶的原因時,曾經把它歸之於壁虎在裡面放了毒,雖然這不是事實,但由此可知前人對隔夜茶不利於健康已有很明確的認知。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隔夜茶因時間過久,使維生素喪失,而且茶中的蛋白質、醣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分,十分容易變質,所以不宜飲用。

三、飯後茶

有人喜歡飯後立即飲茶,這也是不良習慣。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酸,如果飯後馬上飲茶,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與單寧酸容易發生凝結。特別是老年人,因腸胃功能下降,這些凝固物難以消化,勢必減少蛋白質、鐵質的吸收。一旦人體對鐵的吸收量降低,時間一久,不僅可能會營養不良,影響器官的多種生理功能,還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

四、濃茶

茶不能泡得太濃,濃茶同樣對人體有不利的影響。濃茶咖啡因含量很高,對大腦中樞神經刺激較大。因此,喝了濃茶會使神經活躍,尤其在睡前喝濃茶,容易影響睡眠,甚至造成失眠。除此之外,濃茶會使血壓升高,也與咖啡因這種活性物質有關,有些人飲茶後感到頭暈、頭痛,可能就是血壓升高所引起的。濃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不但會與人體中的維生素B作用,導致維生素B缺乏症;還會使胃黏膜收縮,蛋白質凝集、沉澱,影響消化功能。濃茶與食物結合,會減弱腸胃對鐵質的吸收,時間久了即引起貧血。

濃茶也不能用來解酒──喝醉酒以後,有人常用濃茶來解酒,這種方法是不對的,因為茶葉中的咖啡因與酒精會產生相加作用,不但無法解酒,反而會加重宿醉,因此,解酒忌飲濃茶。

各人體質不同,對症選擇花茶

有些女性朋友堅持每天飲用具有清熱解毒功能的花茶,藉以養顏保健。不過,在這裡要提醒大家,有的花茶具有藥性,帶有毒性或副作用,不可以隨意飲用。

來源:ahenobarbus@Flickr ,CC BY 2.0

 

所謂花茶,就是把各種花經過乾燥加工後泡水喝。而很多花如玫瑰、菊花和金銀花等都是具有特殊藥效的植物,泡水飲用的確有健身、美容的功效,但並不是所有的花都適宜所有人,畢竟人的體質有個別差異,有虛實寒熱之分,所以選什麼花飲用,用多少量,還需根據自身體質,或者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

我認識一位女性患者,她聽說喝花茶不僅能活血調經、改善氣色,還能清熱解毒,就自備了一些金銀花、玫瑰花和菊花,每天飲用量高達兩公升半。令她吃驚的是,不僅氣色沒有改變,還出現經血不止的症狀,不得不去婦科就診。醫生分析認為,這多半是大量飲用乾燥花茶惹的禍。

花茶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飲用。例如:菊花,性寒,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但脾胃虛寒、大便稀溏的人不宜飲用;金銀花,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適宜感冒、發熱、咽喉疼痛的患者)、疏散風熱(對痢疾有輔助治療的作用)、消腫止痛的功效,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常用;中國槐,性寒,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主要治療便血、小便血及崩漏等症,中國槐含有蘆丁和槲皮素,還能軟化血管,對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但飲用量不宜過大,特別是脾胃虛寒者不宜飲用。

《本草綱目》明白指出所有花類均性寒,而女性屬陰,陰者寒也,寒藥治熱病,寒性體質不宜過度喝花茶,除非加其他藥材,比如菊花加點枸杞、桂花加點甘草,反正不要單喝一味花茶,否則喝多了體虛,就容易過敏、咳嗽或產生白帶。

而對於孕婦來說,禁忌就更多了。孕婦的體質較為特殊,稍有不慎,便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有所影響。我認為,孕婦可以喝茶,但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孕婦,大原則就是:宜喝綠茶,不宜喝紅茶,尤其應避免喝濃茶。因為一般濃茶的咖啡因濃度高達10%,對人體有一定的興奮作用,會增加孕婦的小便、心跳頻率,以及心臟與腎臟的負荷,很可能影響到胎兒的發育,所以還是少喝為妙。

生命之茶—黑茶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茶樹品種,不同的地域特色,加上獨特的製茶工藝,產生了幾千種茶品,這些琳琅滿目的茶品,大致可以歸類到六大茶種裡。其中,發酵程度是分辨茶葉種類的重要依據,發酵程度不同,決定了茶葉的顏色、口感和營養成分,一般來說,顏色愈淺,代表茶葉的發酵程度愈低。

中國茶主要分為六大類:

‧綠茶:為未發酵茶葉,品種包括龍井、碧螺春、珠茶和毛峰等。
‧黑茶:為重發酵茶葉,品種包括普洱、六安等。
‧青茶(烏龍茶):為半發酵茶葉,品種包括鐵觀音、福建烏龍、臺灣烏龍、大紅袍、武夷水仙和鳳凰水仙等。
‧紅茶:為全發酵茶葉,品種有祁門紅茶。
‧白茶:為輕發酵茶葉,品種包括銀針白毫、白牡丹和壽眉等。
‧黃茶:為輕發酵茶葉,品種有君山銀針。

在六大茶種中,黑茶是中國特有的茶類,歷史悠久,產地在湖南安化縣、湖北、四川、雲南及廣西等地。主要品種有湖南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邊茶、廣西六堡散茶與雲南普洱茶等。千百年來,黑茶一直是回族、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等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所珍愛的健康飲品。

來源:ignat.gorazd@Flickr ,CC BY-SA 2.0

 

最早的黑茶是由四川所生產,當時交通不便,運輸困難,四川的茶葉要運輸到西北地方,就必須減少體積,蒸壓成團塊。在加工為團塊的工程中,要經過二十多天的濕坯堆積,所以毛茶的色澤逐漸由綠變黑,團塊成品的色澤為黑褐色,並形成一種獨特風味,這就是黑茶最初的由來。

由於黑茶的茶葉比較粗、老,製造過程中堆積發酵的時間較長,葉片大多呈現暗褐色,因此被人們稱為「黑茶」。

穆斯林對黑色食品情有獨鍾,加上黑茶有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降血糖、平血壓、降血脂、軟化人體血管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所以又被稱為「生命之茶」。

黑茶中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對延緩衰老有顯著的效果,但此茶必須要用沸騰的水泡飲,如在火上煮開後再飲,效果更佳。簡單的泡茶方法包括以下四道程序:

1. 用沸水暖茶壺和茶杯。
2. 將茶葉放入壺,用沸水作溫潤泡(加入沸水,隨即倒棄)。
3. 再加入沸水入壺,沸水溫度和浸泡時間視茶葉而定。
4. 將茶湯倒入茶杯,趁熱飲用。

書籍資料

書名:神奇的七代名醫湯瓶八診.茶療、香料、食養祕帖:1300年不藏私救命祕方,嚴選有效的超級食物
作者:楊華祥
發行日期:2014/02/27
出版社:柿子文化

楊華祥

回族人,湯瓶八診第七代傳人,生於一個歷史悠久的醫學武術世家,自幼跟隨父母學醫習武,一九八七年創辦寧夏首家伊斯蘭醫療康復中心,一九九二年應邀走馬來西亞宣揚湯瓶八診。現任寧夏醫回族醫學研究所高級特邀研究員、寧夏醫科大學回族湯瓶八診培訓學院院長、中國湯瓶八診國際健康事業連鎖機構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