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重要,還是做人重要?

文 / 褚士瑩.台北

瀏覽數 / 10,200+

我有個廚師朋友,趁30歲之前,辭去在五星級飯店的工作到澳洲去打工度假,到海外去千方百計去嘗試各種餐館的工作,即使薪水比起在農場摘水果少得多也無妨,在我眼中,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追求他專業的熱情,對自己想要的如此清楚,這種人我特別欽佩,因為換成我,可能做不到。

回台灣以後轉眼過了兩年,有一回他突然在臉書上有些無奈地說:「一個廚師到底會做菜重要,還是會做人重要?」我心裡想的答案是:一個廚師年輕的時候,會做菜當然比較重要,不然哪算得上是廚師?但是要成一輩子當好廚師、甚至大廚,那麼人品就很重要。

因為年輕剛出道的廚師,不能說自己廚藝不精,用人很好來彌補專業的不足,因為料理難吃的餐廳,是不能夠生存的,廚子人好,但是菜難吃,消費者最多只會去一次,因為還不如自己在家做。沒辦法把菜做好的人,根本就不是廚師。

可是隨著經驗越多,職位越高,菜做得很好、為人不好,難相處,佔顧客便宜,至多只能開家一人小館,小店兩三桌,廚師兼老闆兼外場兼會計,做菜給不介意老闆壞的那幾個客人吃,鬱鬱不得志,覺得自己這輩子身懷絕技、卻懷才不遇。

這技術跟人生觀的重要性這兩條曲線會隨著年齡消長,技術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低,但是人生觀的重要性卻隨著歲月越來越高,這兩條線會有一次交會,我覺得那個交會點通常來說是人生的30歲,但是隨著每個人的成熟度不同。

我一位在波士頓的醫生朋友,離開大醫院到阿拉斯加的冰原去當流浪醫生。「這樣我就可以每年只行醫6到9個月,剩下的時間能夠專心畫畫,能同時當畫家的話,我喜歡醫生這個行業。」他告訴我,如果他這輩子要過得快樂,應該將醫生的工作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不是讓自己去適應醫生工作的SOP。

「如果行醫,是醫學院畢業生必須為自己準備的體驗,那麼對於一個旅行作家,旅行帶來的體驗又應該是什麼?」這是我必須努力回答自己的問題。

作為一個出版作家,到了將近30歲的時候,我也開始思考,旅遊作家也應該離開書桌,深刻體認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給自己更接近「全人」式的生活體驗。戰地記者Anna Badkhen曾經寫過一本書名叫做《我在戰火中品嘗和平滋味》的書,描述在戰禍頻仍的阿富汗、以色列、伊拉克,看到人們透過飲食,宣示他們不放棄人性中獨有的正直、慷慨與善意,是一幅又一幅動人的真實風景,可以說是尋找「亂世中的美味」的作品。

我的答案是到國際NGO工作。

https://www.gvlf.com.tw/article_content_233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