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你的名字不叫花大錢
- 2009-03
- Cheers雜誌102期
- 作者:王曉晴
圖片來源:黃建賓
何謂風格?不論是念社會學的劉維公,或讀藝術的石靈慧,都分別從學術或產業觀點認同:重新思考自我本質,就是上班族塑造個人風格的王道。
何謂風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認為,風格是人的外顯態度。而曾擔任時尚精品管理者的Bliss虹策略品牌顧問公司執行長石靈慧認為,風格是自我的選擇。
不論是念社會學的劉維公,或讀藝術的石靈慧,都分別從學術或產業觀點認同:重新思考自我本質,就是上班族塑造個人風格的王道。
Q:兩位如何詮釋「風格」?
石靈慧(以下稱石):大家常弄不清楚風格、流行、品味、品牌4者之間的差異。
風格是自我樣貌的選擇,選擇不分好壞,你可以成為「你喜歡的樣子」。
流行是「跟大家一樣」,差異只是走向大眾或小眾,流行常常在改變,例如從講求奢華到極簡,觀念不停在變化。
品味則是一種美學,是生活的態度。品牌是一個人對某品牌的認同與讚美。
個人風格該如何塑立?就像學毛筆字,可先找一個模擬典範,從模仿開始,再漸漸創造出自己寫字的樣子。
在你還沒有找到個人風格前,可先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或檯面上相關的人物,再加以編輯,創造出你的樣子。
而且風格超越伸展台、品牌之外,每個樣子都能成為風格。例如蘋果電腦(Apple)創辦人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每次出現都是黑色套頭衫搭配牛仔褲,沒有其他贅飾,卻獨具個人風格。為什麼?因為他的專業和魅力,塑造出一種讓人信賴的感覺。
劉維公(以下稱劉):確實,風格並非穿了一堆logo在身上。
在美國是賈伯斯,在台灣,我們看到了導演吳念真。他身上也沒有太多的名牌,但就是一個固定、樸實、可信賴的樣子。
我認為,風格是外顯的態度展現,別人很快能理解你是誰。而品味是內在態度,沒有品味,即使穿戴很流行時尚的品牌,還是俗。建議上班族要強化個人風格前,先懂得培養個人品味。
基本上,風格與品味屬於個人,時尚與品牌因為每年流行不同,屬於社會觀感。但個人認知與社會觀感有時會產生落差,造成一般人很困惑:到底什麼樣子是好的?還經常因此對風格或美學議題產生焦慮或排斥感。
不過,風格既然代表個人態度,不必太在意外界的變化與想法。
過去大家認為風格是消費行為,我卻認為風格是技能,風格也代表一種創新能力。
當人有追求美好的熱情,會想改變現狀,甚至改造周遭環境,就會不斷學習新資訊,增加創意能力。
石:我認同。況且這是視覺解讀的年代。
大家從視覺得到訊息,解讀事情,使外觀、穿著、風格成為重要的個人競爭力,也是個人展現自我的工具。
大家逐漸認同外觀對提升專業形象、增加升遷機會和銷售有幫助。例如,很多人買Apple電腦或iPhone手機,是因為它設計得很漂亮,可見漂亮在大眾心裡具有價值,可以賣錢。
選擇自己在職場的風格力量
Q:兩位如何看待個人風格與職場表現間的對應關係?
劉:風格對職場女性的重要度更勝男性。
男性在職場上主要被要求賣力和執行力。但女性在職場上的發展,早期以服務業為主,於是一開始就被要求要有style,要懂得打點自己的外在。
大家應該記得1980年代的美國電影《上班女郎》(Working Girl)中,在華爾街工作的職場女性,每人都穿著如橄欖球員肩膀般的套裝。自此,套裝成為女性上班族立足職場最安全的穿著。
但隨著時代變化,現代職場女性的樣貌非常多元,沒有固定的樣子,例如前台北101董事長陳敏薰和宏達電子董事長王雪紅就截然不同。有趣的是,現在年輕女性比較希望能像陳敏薰,成為有風格打扮的職場女性。
石:職場女性很兩難,一方面有強烈想裝扮的念頭,但若真的太過度打扮,又會降低大家對她的工作信賴感,甚至覺得她適合當像孫芸芸般的少奶奶(現場大笑)。
其實女性的壓力很大,很難去打敗那些穿西裝的男性。因為西裝是權力的象徵,讓過去的職場女性多數只能穿類似西裝的套裝,否則對上對下都容易被質疑工作能力。
還好現在態度有了轉變,大家不再只追求一種樣子,不同職位對穿著的考慮也不同。過去這個職位只能是這個look(樣子),現在有了選擇性,是about me(關於我)的時代,大家可選擇自我樣貌。
劉:除此之外,職場穿著會隨時代的不同氛圍而產生變化。
石:是啊!2000年因為科技和網路興起,新企業態度是casual,工程師在辦公室穿得很relax,大大的垮褲、布希鞋,是一種不算邋遢的輕鬆工作樣子。
現在景氣緊縮了,大家又回到合身的時代,省布料吧(大笑)。事實上,是希望呈現有效率、嚴謹的工作氛圍。對應時代現況,當這麼多人沒有工作,過度解放很難讓人在嚴酷的職場生存。
劉:不可否認,越有風格,越容易在職場上得到認同,前提是你的態度與專業具持久性。
同時風格也要考慮公司形象,不能太自我,才是適切表現。
石:台灣上班族比較壓抑,多數人還是要等到週末,才能完全展現自我風格。台灣CEO也較不重視這一點。但適切展現風格是有力量的,可塑造自己獨特、強而有力的形象。
總結來看,職場展現風格的穿著原則是CASE+TEAM WORK。也就是穿著要展現:
Capability—能力
Adaptability—適應性
Steady—穩定可靠度
Engine—朝氣活力
TEAM WORK—有親和力,穿著不要成為大家面前的怪物,或讓大家覺得太孤傲不可親近。
以我為例,我常試驗穿什麼顏色給別人怎樣不同的感覺。每個人有自己的色彩風水,有的人穿紅色很有攻擊性,有的則很有活力。人是視覺啟動動物,接觸到不同顏色會有不同的感官刺激,於是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會有不同態度。
風格是自己的本質,不是靠品牌
Q:怎麼解讀風格與消費間的關係?
石:從大家購買品牌這件事,可發現一個吊詭現象,就是每個人都期望透過追隨流行來表達自己。
但若盲目從流行裡去尋找可表達自己的東西,就會發現你也變成跟大家一個樣子,不獨特了。
劉:另外,理想與現實間也出現落差,大家購買品牌不外乎希望能展現個人品味、風格,但真正購買時,價格仍是主要決定因素。
石:最後我想強調,風格是你的選擇,未必是流行的一環。例如我認識一個法國人,很喜歡在頭上戴一朵小小的人造花,透過這個舉動塑造個人辨認度。
因此,風格並非靠品牌堆疊。全身一級精品,只是告訴別人你高人一等,這對別人的宣誓意義很大,對個人是毫無意義。所以找出你最自在的樣子,這就是你的風格。
劉:我也呼應,風格是屬於自己的,你要能自在、快樂找到屬於自己的樣子,不要逼迫自己去接受你不喜歡的樣子。
石靈慧小檔案:
曾於紐約及台灣知名百貨公司擔任商品行銷企劃及設計創意管理。
1997~2004年,擔任LVHM集團台灣區總經理,負責Louis Vuitton、Loewe、Celine及Fendi等品牌的台灣市場開發。現為Bliss虹策略品牌顧問公司執行長。著作包括《品牌魔咒》與《奢迷》等書。
劉維公小檔案: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研究所畢業,德國特里爾大學(Trier)社會學博士,現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專研文化政策、文化經濟與消費社會學。著作包括《風格社會》等書。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009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