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飲食療法的奧祕--植物部位蘊含不同的能量

2013年10月25日圖、文/早安健康
我們常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生長、萌芽的時候,開始長出枝葉,因此植物以葉的形式為主;大多數植物在夏季生長茂盛,生長較快,莖變粗,因此盛產的作物以莖為主;秋天,植物開始收斂生機,將養分運往根部,根類食材最盛產;冬季,萬物養精蓄銳、活動減少,植物以種子形式儲存能量,為來年的發芽做準備。


植物各個部位攜帶的能量,有多與少之分別。日照越少或氣溫越冷時節的植物,蘊涵的營養與能量越高,他們為了能度過沒有能量來源的日子,會先儲存大量的能量,就好像寒冷地帶的動物,為了保溫,身上的油脂一定比較多。

相反的,日照充足時節的植物,隨時可以獲得能量,所以自身蘊涵的能量較低。

種子類的食材為了能在寒冬生存,且肩負繁衍的任務,其所含的熱能最高,秋天的根類食材次之,再來是春天葉菜類,最後是盛產於日照充足的夏季的莖類食物。

1. 葉
因為日照充足,容易獲得太陽能量,所以葉子不會儲存太多能量,能量排行第3,屬性偏寒。

葉菜類食材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例如:葉黃素、維他命B2、維他命C、維他命E等,有助於抗感染、抗發炎、抗老化。多吃葉菜類食物,可以中和自由基,保護細胞或組織受到自由基的氧化,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降火。

2. 莖
盛產在夏季的莖類食物,日照時間最長,不需儲存大量能量,能量排行榜裡排最末,屬性偏寒。

莖負責輸送水分與養分,類似人體的腸胃道,剛好莖類食材大多擁有大量的纖維,是腸內益生菌的食物,有助於清宿便、排黏液。

3. 根
根部因為埋在冷冷的土裡,植物行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都送往根部,因此根儲存了大量的養分,形成澱粉與蛋白質,能量排行第2。

營養不良、手腳冰冷的人,可以多吃山藥、地瓜、馬鈴薯、胡蘿蔔、白蘿蔔等根類食材,補充能量。

4. 種子
種子是植物的精華所在,能量排行第1。科學家曾發現古挨及時代的蓮花種子,經「碳-14」年代測定,確定有2、3千年,放到水裡後,一樣可以發芽開花。

與根相較,種子的蛋白質量更高,且含有優質油脂,我們所食用的多種油類,像是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等,都是壓榨種子產出,而且植物中的微量元素,大多儲存在根與種子。虛弱的重症病人,可以多吃種子類食材,補充所需能量。


此為《你的體質,這樣吃就對了》部分試閱,如欲閱讀全書內容,請至下列網址購買: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1528
金石堂: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110611108
Taaze: 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674205

http://etlife.tw/article.php?news=141551&channel=6&from=fb_et_wom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