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陶以哲:不考的不重要,要考的將來用得到?──一名高中體育老師的反省 

關鍵字: 
  
升學   
  
考試   
  
教育   
    
            

●行行出狀元? 

我是一名高中體育老師。 

這篇文章寫出來是一種心聲,也已經預期後續一些討論。然而,身為基層教育人員,工作實踐過程強調反省。因此,本文是一種反省,不僅是對臺灣的教育環境反思,更是對自己的提醒。

學校教育有很多理想與目標,就體育課程來看,國家體育目標希望學生建立規律運動習慣,不僅要正確的動,也要快樂的動。這個身體教育目標很好,但說比做容易,因為我們的環境有其特性:學生投身運動原本可以很單純,不過,在社會化過程中,身體活動慢慢變成一個很複雜的行動選擇過程。

簡單說,我們臺灣的教育環境,體育課程並不列入升學必要項目(相對於國英數),另就現實環境來看,市場品味與環境價值讓體育成績優異的孩子,未必有好的出路(比方說好的田徑選手,職業選擇有限)。類似的教育現象其實極為普遍,且不僅僅發生在體育領域,也發生在許多藝能科目(舉凡美術,音樂,表演藝術與家政科目等)。 

如此的教育現象,與臺灣的現況發展,是誰決定了這樣的方向? 

我常常想,大家常說行行出狀元,相較於重點學科項目,這些藝能科目,以及學校許多非正式課程活動,雖然入學考試不考,怎麼會不重要? 

●學校美感教育學習? 

以美感培養的教育來看,對人的一生發展有多重要。 

今年二月初到日本北海道旅行,領略了先進國家的進步,日本因經濟失落十年,國力沒有像以前強大,可是他們注重細節與環境美觀的堅持,並沒有改變,舉凡街道的清潔,室內的設計與美感,都讓我讚歎,很肯定日本人的生活環境。

我發現這個與教育(含正式與非正式教育),多少有點關連:我在澳洲博士留學的期間,太太認識了一對日本夫婦,先生在我就讀的學校昆士蘭大學工作,太太經常到我們家來作客,有時,我們也會一起到外面吃飯或購物。幾次互動下來,我發現這對日本夫婦不僅是有禮貌,而且很注重環保與衛生。有一次我印象特別深刻,大家一起去到鄰近公園烤肉,這位日本太太居然自己帶了垃圾袋,要將剩餘的東西打包帶回家丟掉。日本人的愛乾淨,實在很值得鄰近的我們學習。他們生活的一切,從乾淨做起,進而延伸到美感追求。二月北海道之旅的導遊就說,日本人維持環境習慣,就是從日常生活與學校教育做起。 

回顧我們的學校現況,臺灣教育似乎不大注重學生特定智育以外的許多環節 (也就是我們常談的生活教育)。比方說,07到09年我擔任學校衛生組長期間,就有一種很大的無力感 ; 當下午掃地時間時,理當是學生至負責掃區進行環境維護工作,實際情況是,有的學生跑去找老師,有的學生去福利社買東西,有的學生去打球。我幾次刻意在球場等學生,他們是鐘聲一響完下課就跑過來打球,當我直接問說他們是否完成掃地工作時,他們可以面不改色的直接回答:“我們是掃完才過來打球的”。 

兩年下來,我大概上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掃地時間很多人不掃地,無所事事,或做與掃地無關的事。擔任全校的衛生組長,無力感很重,心情也不好。說到底,一個師生人數破千的學校衛生與環境,光靠一個組長的努力,是沒有辦法維持的。(個人當時經歷情況,臺灣許多學校的校園也是天天發生,聽說堂堂的建國中學,未來社會精英搖籃,學生是幾乎不掃地的,掃地時間虛應了事,廁所都是外包廠商處理。)當師生都沒有那麼重視校園環境時,久而久之,這就形成了一種文化 : 一種只關心考試與自我,其餘事不那麼關心,甚至麻木的文化。 

校園環境衛生的例子,只是台灣教育特性的一種負面現象。重點是,衛生環境不好,也不用談美,因為基本都沒做好,如何去發展後續? 

●體育課該教甚麼? 

再談自身專業(說專業其實很沈重),體育教育。

坦白說,自己是師大體育系畢業,也有幾年教書經驗,不過,關於如何將體育課教好,個人還在持續學習。

前幾年開始,教育部在健康與體育課程,一直在強調老師要教給學生,出校門後能帶著走的能力,我是肯定這樣的思維。

然而,就體育課程來看,有那些動作技能是未來能帶著走的?另外,學生每個人興趣能力都不一樣,體育運動可以教的又那麼多,到底該怎麼辦?機緣下個人在05年至07年期間,擔任淡江大學體育兼課講師。上課一開始,本來以為大學生應該都會做操,結果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很多大學生連一套最基本的熱身操都做的不清不楚。所以,這學期開始,我決定將做操納入體育學習評量一部份。畢竟,會作暖身操 (與收操)是從事任何一項運動必備的觀念與技術,這個部分從小到大到老,相信都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教學,也一定要考試。 

最重要的是,體育課當中的運動做操,跟衛生環境一樣,它正式考試不會測驗,可是,它很重要。運動做操對人一生的運動習慣養成,是一個根本條件 ; 讓學生確實學到做操,進而發展日常化個別化的身體活動模式,無論正式考或不考與否,都很重要,未來應該也用的到。 

●要考的最重要? 

我們有很多校園的現象,過去藝能科的被學科借課,清晨數不盡的學科考試,或是早期體育活動被認為妨礙學業學習,都是狹義的智育訓練。所有與考試升學無關的,都不重要,與考試有關的數理英,被捧的跟天一樣高。

如前所談,所有學校發生的活動,仔細分析,很多根本不考,卻很重要,但卻因為不考,就變成許多老師與家長忽視,少了一分關心與重視。

其實有點擔心,這樣的環境習慣了,自己慢慢也會跟著這樣,漠不關心,麻木,習以為常。

如果學科考試持續是國家教育競爭力的主力指標,我們會慢慢知道,科舉制度是如何控制聰明人,耗盡一生的努力來追求成功,也讓一個曾經強大的中國,逐漸變成一個文盛武弱,單調與單一發展,慢慢積弱不振的國家。換句話說,如果學科考試制度真能讓一個國家變的更為強大,那為什麼我們許多崇尚考試的亞洲國家,至今還未超越西方先進國家的文明發展成就? 

學科考試,分數至上,這真的值得商榷。 

●教育人員的視野? 

前面已經提過自己是體育老師,不過,我對自己的工作完整認知身分,其實是一個教育人員。 

個人認為這個觀念也很重要。秉此自己是教育人員的觀念水平,而不是局限自己是特定專業教師,這樣的用意與定位,是避免過於專業本位或教育狹隘,積極看,是希望心態上比較能開放與寬廣學習。 

老師在執行專業工作時,不僅僅需要用自己的觀點看事情,也必須學習用其他教師的角度看事情,還必需用學生與家長的看法看事情。如何發揮專業,又讓專業以外人士能接受,這個部份,考驗老師的專業。現代的台灣社會,經常倡導學生為學習中心,或是教師該適應現代環境變化 。個人以為,這都是一個簡單說法,真實師生間的學習互動,牽涉複雜的社會文化互動關係 ; 學生能力興趣的分寸拿捏,與教師適切教育堅持與感染力,應是關鍵。 

●臺灣教育該拿奧斯卡大獎? 

我們的教育已經在升學考試制度定了調,讓學生必須竭盡所能,努力將未來要升學考試的科目做好,其他與考試沒有關係的項目,包括德育,體育,群育與美育都放在一旁,表面上看似倡導五育健全發展,實質上獨厚智育。

當要考的最重要,不考的大家也聲稱很重要,這是在做表面功夫。

當老師的,以及當學生的,還有廣大的家長與社會大眾群,大家真的是很努力的演這場教育大戲 ; 我們是賣命演出的演員,一生一世。如果奧斯卡有社會實境獎項(the best social reality),我們肯定入圍,並且拿下大獎。聽到了嗎?“The Oscar goes to.....Education from Taiwan!" 

可惜,是我作夢加幻聽,奧斯卡並沒有這樣的獎項。哈。 

(作者為澳洲昆士蘭大學運動教練學博士,國立政大附中教師)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6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彩色夏天 的頭像
    彩色夏天

    COLOR Summer & Frosty都是我 熱情如火 又 冷若冰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