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918e03a2789d465e8a978be80123e013.jpg
(中國巨賈們)
中國古代的富豪大多從這兩種出身出來:一是貪官;二是靠經營智慧成為巨賈商人。但大多數的貪官都沒有好下場,清代的和珅就是很好的借鏡。然而那些靠辛勤、智慧起家的巨賈們,結局都各不相同:有些壽終正寢流傳千古的美名,有些結局卻像貪官一樣悲慘!今天小編在下面整理中國最著名的富人們以及他們各自的結局。
富甲陶朱:范蠡
西元前536年至西元前448年
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360f6338404b41da9f408e130c5ee6a8.jpg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時期越國大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輔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
《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但他仗義疏財,他賺了錢,就從事各種公益事業。他的行為使他獲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
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3e257cd0ca9f44b78e00980e5771fd34.jpg
端木賜,字子貢,名賜,姓端木,春秋末期衛國人(今屬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他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也是孔門十哲之一。子貢雖出儒門,卻懂經商之術。
多年的經商活動使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為孔子與其門徒的周游遊列國活動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歷史上多用端木遺風來表經商致富之人,即源於此。
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古代宗廟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來比喻有立朝執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9939ffd55dde44b0adb769527f14e2cf.jpg
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
呂不韋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限於名氣之大,想不入選都難。
後來呂不韋被流放於蜀地,見大勢已去的他,害怕被秦王誅殺,於是飲鴆酒(毒酒)自盡。門客舊屬紛紛前來弔喪,將他安葬於洛陽北邱山。
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e8fecf4247794172882d715cf6c54d18.jpg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墾殖為根,以分財為經商的資本,大膽通番。他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的國際貿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並且還主動想出資犒勞軍隊。但多疑的朱元璋認為他敢犒勞軍隊就是要作亂,應該殺了他。後經馬皇后進諫得以免死,但被發配雲南,客死他鄉。洪武三十一年(西元1398年),沈萬三的女婿顧學文被牽涉進了藍玉案,不僅顧家被滅門,沈家也因此廣受株連,幾乎被滿門抄斬,沈家也就此衰落。
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eb7a9474f8964ef1ad7b84c8dc138c98.jpg
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舖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人所稱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曾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行列。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駕崩。僅僅五日之後,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抄家時發現,在和珅當權的二十多年中,其資產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銀(其中大部分為其違法工商經營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坤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借端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萬頃的土地以及數百處房產。在他的保護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擲千金的暴發戶。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條白綾賜和珅自盡。然而嘉慶把銀號當鋪的通戶的錢通通當作貪污錢而充公,難怪當時諺語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了。
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4d0ad4d7988e4081b170ea6884d297bb.jpg
商名伍浩官。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他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迅速成為巨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也有一說為2600萬兩)。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時,伍秉鑒和其他行商積極募捐,出資修建堡壘、建造戰船。戰後曾獨自承擔《南京條約》中外債300萬中的100萬,朝廷恩賜三品頂戴。同年在廣州伍氏花園病逝,譚瑩撰墓碑文說:「庭榜玉詔,帝稱忠義之家;臣本布衣,身系興亡之局。」而他的五兒子伍紹榮接手事業,以刻書聞名。
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d0f05eaf8b6e4671bdf400a9504e3861.png
電視上播出的《喬家大院》主人公喬致庸是喬家經商第三代人,喬家商業從第一代喬貴發起家,到第三代由喬致庸大手筆經營,使喬家成為商業巨族,故致庸可謂喬家殷實家財的奠基人,人稱他為亮財主。
喬致庸經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謀善斷,是位商場高手。喬家在包頭開辦的復盛公商號,在他的策劃下發展為龐大的復字號商業網絡,基本上壟斷著包頭商業市場,故包頭有先有復字號,後有包頭城之說。
光緒十年(1884),他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創立了彙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恆票號。在他的經營下,喬氏商業遍及全國各大商埠及水陸碼頭,業務繁榮,財多勢旺,成為商場巨賈。合當入選。在他待人隨和,講究誠信為本、「以德經商」。喬致庸一生做出諸多善行。光緒三年(1877年)天遭大旱,喬致庸開糧倉賑濟災民。光緒三十二年,喬致庸去世,終年89歲。
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20bcd5ab2a3645debec62af42d1d5270.jpg
胡光墉,清徽州績溪人,幼名順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藥、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並開辦胡慶余堂中藥店。
不幸的是1882年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企圖壟斷絲繭貿易,卻引起外商聯合抵制。1883年被迫賤賣絲,損失1000萬兩,開始週轉不靈,銀莊遭擠兌,其後各地商號倒閉,終於破產。這也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隨後被慈禧太后下令革職抄家。1885年62歲抑鬱而終。
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6783a197ee4d439c8bdd72049759ddf8.jpg
王熾,一代錢王,紅頂商人。資本主義在西方巳興起,生活在一個閉關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國商品經濟萌動的態勢,投巨資於剛興起的銀行票據彙兌行業,以昆明同慶豐錢莊為龍頭,在當時全國22個行省中的15個行省及香港、越南、馬來西亞設立分行……被譽為執全國商界牛耳之雲南金融業的開山鼻祖。
晚清巨商王熾在英國《The Times》評選的19世紀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紅頂商人,晚清名臣李鴻章曾稱其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王熾的商德商道,對後人都具有啟迪和借鑒意義。
image: http://file.ptt01.cc/zhtw/c002/Image/2b3fb7baf2a043328ddcd0fe17cab8bd.jpg
寧波莊市人,是著名的寧波商團的先驅和領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賦,頭腦清醒,樂觀時變,為人處事既誠且信,寬厚待人,被稱為首善之人。在葉澄衷傳奇性的創業歷程中,誠信寬厚的性格幫助他在窮途時得到難得的機緣,有人資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匯路口開設了上海灘第一家由中國人獨自開業的五金店——順記洋雜貨店。並據此發展出覆蓋五金、機械、鋼鐵直至軍需器械和軍服的龐大生意,開設了38個分支機構,贏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稱。並繼投資金融業,在上海、杭州、鎮海、蕪湖、湖州等地開設票號、錢莊,鼎盛時竟達108家。
1899年出資20萬兩,捐地25畝,在上海開辦澄衷學堂。葉澄衷從商業起家,又兼營工業等,遂成巨富。 1897年左右葉家經營的各企業向老順記總帳房報來紅帳,一年利潤高達30萬兩。葉澄衷致富後,捐得道台銜。 1899年去世,遺產達800萬兩。在寧波商幫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做人當如葉澄衷。
看來並不是每一個巨賈的結局都是美好的,從他們的故事裡多少可以給我們這些後人一些借鏡。也希望台灣的商人們能憑著良心賺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