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跑步,一位骨科醫師的叮嚀

由於馬拉松運動的興盛,最近好多病人來門診都是跟長跑疼痛有關。病人共同的特徵是:體型不錯、頂多略胖、穿著很簡約很運動化(SPORTY)、看起有活力但抱怨某些特定的膝痛或腳痛。

聽完他們的主訴,我馬上會猜「你最近有去參加路跑賽嗎? 」接下來有些人會開心分享哪個哪個馬拉松,最近每週跑多少多少等等,然後又抱怨去看醫生就只得到「你就不要跑就好了、吃吃藥休息就好了、再跑你永遠不會好」等答案,一點建設性也沒有,誰不知道沒跑就不會痛,但病人要說的是:「沒跑我會死」。

「說的好!我也有同樣的感覺,」我通常都是微笑點頭回應。

「你的意思是你也叫我不要動?又是叫我吃藥休息,我不要吃藥休息!」病人快要抓狂起來。

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要適當的運動和休息,方法要對。我自己也跑三項鐵人馬拉松,我知道沒跑會死是什麼感覺,甚至於有一次我在跑馬拉松的時候,聽到前面兩個不認識的跑友一直在駡骨科醫師,「什麼就叫我不要跑?什麼就沒救了?什麼醫生?」「只會叫我休息,我怎麼可能休息!」兩個人臉不紅氣不喘地邊跑邊抱怨,不知道後面有個骨科醫師一直在偷聽。

運動為健康帶來的好處,文獻多到不可記數。但為什麼許多骨科醫師常叫患者不要跑步、爬山、騎腳踏車呢?甚至於某個有名的骨科教授就常說「爬樓梯、爬山當運動,是傻子的行為。」 我的解釋是,傳統的醫學說法認為這些運動對中老年人確實比較高強度,有某些心血管風險,較簡單易懂的解釋是,人的關節就像機器,使用就會磨損,過度使用就會壞掉。(不好意思我要在這裏插一句話。廢話!人當然不是機器,關節不會越用越磨損。難道你的腦子會越用越笨嗎?真的有用腦過度嗎?是沒睡吧!) 如果是打安全牌,醫生當然是叫患者散步就好了,幹嘛激烈運動?! 而沒有強度運動帶來的壞處,就像不加稅以後政府會倒閉的問題,那就以後再說吧,沒人會提。

其實根據許多新的科學證據,長期規律性的跑步根本和下肢的關節退化無關,倒是藉口很多、不運動、吃太多、太胖造成膝關節退化已經被證實。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的發炎,例如痛風、類風性關節炎,或者受傷,例如關節骨折、多次扭傷、關節不穩定導致的變形,或先天因子例如先天的O型腿、踝內翻、過度扁平足,或是神經肌肉問題例如腓神經損傷、腦性麻痺或中風等造成的肌肉無力或不協調,或者是肥胖及長期的僵直不動等,其中並沒有正常規律運動。

跑步是人類最有效率的有氧運動,也是人類百萬年進化而來的正常活動,非洲有某些部族光靠跑步和追蹤就可以把獵物活活累死然後抓住,像是羚羊,會跑會跳的那種。甚至於可以說人類的身體手腳為什麼長這樣,就是為了跑步和走路的效率而生,例如骨盆的形狀,下肢遠較上肢長而且強有力,有足弓,眼睛生在前面,無毛會流汗。全世界的動物只有人類可以用兩隻腳跑得那麼快那麼遠。你看猴子和雞,連電影裏的機器戰警RoboCop都看起來那麼呆,走那麼慢。

那為什麼不走路就好了呢?走路不會導致運動傷害,又很輕鬆,似乎是一個好主意。 關於這點我的建議是,如果你都一直保持吃很少,或有心臟病或嚴重的下肢關節問題,那你就走路就好了。事實上,走路耗費的熱量太少,肌肉的使用度也過低,只能說是一個身體不好的人不得已的手段,對健康的幫助有限。當然,健走可能好一點,時速6至7公里以上,雙手需要持續彎曲擺動的走路方式。頂尖競走選手可以走到時速16公里,比你我跑步還快。

解釋到這裡,再回到診間。患者聽到我也是跑步的愛好者,也完成過馬拉松,馬上很熱情、好像我們是同一國地說:「那你一定知道為什麼沒跑我會死吧。」

「對,我知道,那是腦內啡的作用。你根本就是上癮了,還有一部份是心理上的成就感,跑完馬拉松,我最棒我好厲害。請你要記得暖身拉筋,並且要循序漸進地跑,不要一下子就太嗨(Runner’s high),不然運動傷害還是會找上你。還有就是你在不跑你會死的時候,也要體諒那些醫師跑步他會死的感覺,不要再抱怨了。你現在就去做復健,短期內如果那麼痛,就吃點消炎藥吧。」<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本文作者為行健骨科診所院長,曾著《健康人生,從腳開始 - 眼鏡小醫的足踝外科診療室》)

相關主題推薦
生病不必摸額頭,腳會告訴你!

《夢想,零極限》極地超馬選手陳彥博的熱血人生
賈永婕:我不想成為只在乎腿細不細的女生
運動「鐵腿」隔天沒好,當心!身體要告訴你的9件事
PPT下載/骨‧關節7大問完全解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