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連心裡都變輕鬆的「新‧整理術」
- 2012-10
- 天下雜誌出版
- 作者:譯者:洪逸慧
「斷捨離」,就是「藉由捨棄、整理物品,將心中的無用之物也整理得乾淨俐落,讓人生變得愉快的方法。」這原本是源自於瑜伽中稱為「斷行」「捨行」「離行」,為了讓人放下心中執著的教導。將這樣的教導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當作是整理技巧來加以應用,就是作者所提倡的「斷捨離」。作者認為,「斷捨離」不是整理或收納的技巧。而是一種能讓心情都可以變輕鬆的「新‧整理術」。藉由東西從根本減少,讓房間改變,「心」也會跟著改變...書摘試閱:
斷捨離,不是整理、收納技巧,這麼說有點沒頭沒腦,不過我想先坦白招認。
以前的我,並不擅常於整理。
正當收納技巧喚起廣大熱潮的時候,我買進了大量的收納用具,努力把東西搬出來、放進去。然而,一時間整理好的東西,再一回神,又散落了一地…就是這樣的重複。
收納技巧,我辦不到,不適合我。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夠收拾得乾淨俐落呢?在和物品艱苦奮戰的過程中,漸漸地,我的心裡湧出了疑問:
「我費這麼大的功夫是在收納什麼?」
「這些東西值得我如此辛苦收納嗎?」
*東西減少,「麻煩事」也沒必要了!
在那樣每天收了又收,卻總是收不完的日子裡,我有一個機會在高野山的寺院裡掛單。
在見到法師們的極簡生活之後,我突然領悟了,
「東西少一點也可以生活」。
還有,「空間的充裕」也關係到「心情的從容」這件事情。
不需要的東西就把它丟了吧!
東西減少,收納也沒必要了!
那是我心裡一個新的轉變發生的瞬間。
同時,我的腦海中也浮現了學生時代在瑜珈道場所學的「斷行」「捨行」「離行」的教導。
說起來,這個教導要求「斷絕」「捨棄」「脫離」心中的執著,是程度相當高的修行。
要馬上「斷捨離」「心中的執著」非常困難,但是,如果是「斷捨離」對衣櫃中物品的執著,或許我就能做得到也不一定!
就這樣,原本以為對自己而言程度過高的心靈修行法,一下子就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房間」改變,「心」也跟著改變
許多過去在「整理」「收納」「打掃」上遭遇挫折的人,都說:「如果是斷捨離,我就做得到了!」
這就某種意義而言,是理所當然的!
為什麼呢?因為斷捨離不只是把房間整理乾淨而已,還藉此讓自己連心情都變得舒適,是一項愉快的工作。
斷捨離的目的,並不是「整理房間」。
那麼,「整理」的目的是什麼?是讓自己置身在感覺舒適的環境裡。先有了這個目的,才有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段「斷捨離」。
最最重要的,是過著自己感覺「舒適且心情愉快」的每一天。這一點務必切記。
實踐斷捨離,拋開不需要的物品,開始過著只有自己所喜愛的物品圍繞在身邊的生活,你的每一天都會變得「愉快」。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一旦實踐斷捨離,每個人的表情都變得生氣盎然,散發著光芒。
房間改變,心也跟著改變
房間整理得愈乾淨,心也會變得愈清爽。
如果是天天都忙碌,沒有多餘時間體力可以整理的人,不必著急,以自己的步調來進行就可以。
小小的累積,不久自然就會化為笑容,漸漸再轉變成為寬廣的心靈餘裕。
首先,要從什麼開始著手呢?
當你想到「來把房間弄乾淨吧」,你會從什麼開始著手呢?
說到把房間弄乾淨的方法,就是「整理」「收納」「打掃」吧。
那麼,這三者有什麼不同,如何不同呢?
這三者雖然總是被放在一組,實際上卻是完全相異於彼此。
收納,是「把物品收到既定的地方」。
打掃,是「清掃‧擦拭‧磨亮」。
另一方面,整理則是指「處理」。也就是判斷物品已經用不到,並且確實地加以處理。
出乎意料之外地,許多人都以為「整理,就是把家中散亂的物品收回原來的地方」,這或許也是整理的一部分。
然而,斷捨離所定義的「整理」,與上述完全不同。
斷捨離所說的整理,是精簡需要的物品,並且把不需要的物品從居住空間中除去。
因此,把客廳中不需要的物品收到壁櫥或是衣櫃,「眼不見為淨」的做法不叫整理,只不過是「移動東西」罷了。
*和「好可惜」「早晚可能用得上」一刀兩斷
整理,首先就是要「捨棄」對自己而言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
雖然這麼說,但是因為好可惜,而且早晚可能用得上,所以總是希望能夠想方設法不要丟棄,把它整理起來。
如果你這麼想的話,永遠都不可能整理得乾淨。
只要你不減少數量多到幾乎要滿出來的東西,收納就永無止盡。
而且,東西一多,就需要收納用的架子或盒子,這個也買,那個也買,東西變得愈來愈多。
另外,東西一多,打掃時就不得不先將眼前大量的東西先挪開,這就成了累人的工作。
要讓自己周遭的空間變乾淨,首要之務就是東西減量。
只要能捨棄物品,自然就能慢慢整理起來。
最重要的理由是,因為東西減量,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去思考該怎麼收納才好的問題了。
用「斷捨離減肥法」減去十一公斤
「房間裡的東西減少之後,不知道為什麼,體重和體脂肪也跟著降下來了。」
許多實踐「斷捨離」的人,最後都發出了這樣的迴響。最近,還被冠上「斷捨離減肥法」的名稱,其中甚至有人竟然成功減去了將近十一公斤的體重。
不過,說起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將在下文中做說明。
我們人類的身體,如果身心都健康的話,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沒有問題。不但不會過胖,也不會危害健康。
這是因為人體內所具備的感應器(瑜伽中稱為「內在智慧」)在正常運作中,會自動選擇食物的「量」與「質」,並且加以控制。
打造「吃不胖的身體」
體重超過自己最佳體重的人,就算吃飽了,還是會因為「好可惜」而勉強吃下人家送的點心,或是孩子吃剩的食物。
這樣的生活一旦持續下去,身體的感應器就會產生遲鈍,而會變得很難察覺到飽足感。
一定要「斷絕」不知不覺中攝取三餐,連點心都吃下肚的沒自覺的飲食生活。如果你已經吃飽了,就要同時允許發生「捨棄」食物的這件事情。
如此一來,你反而會因為丟棄東西感覺十分可惜,而漸漸磨亮「不過度購買」、「不過量做菜」的覺察。
「過去焦慮的自己」好像是假的
直美小姐對於住在附近朋友的突然造訪,感到痛苦不已。
再怎麼整理,小孩子都弄得一團亂,讓她感覺非常棘手。慢慢地,她因為疲憊而懶得整理,任憑房間凌亂不堪。就算她好不容易把客廳整理乾淨了,旁邊的和室還是一團亂。
再加上,她對於只顧自己時間方便,就隨興來造訪的友人感到很不耐煩,如果自己的孩子再把和室的門打開,她的壓力就會一口氣升到頂點。
身在家中卻無法靜下心來。
為了和這樣的情形一刀兩斷,她決定了和室的「斷捨離」。在物品減少、房間不再凌亂之後,她說,自己煩躁的情緒,也自然而然消失了。
如此一來,她的心中便湧現出「無論是誰、什麼時候來家裡,都無所謂」安心感,精神上也變得輕鬆多了。而且心情不再像過去那樣煩躁,她因此更喜歡自己了。
壓力,是非常麻煩的心理負擔...更多內容《斷捨離 打造能量屋篇》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439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