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薇:在球場上,永遠為自己感到驕傲

  • 2013-10
  •                     
  • Cheers雜誌157期
  •                                         
  • 作者:李欣岳

相關關鍵字:

               
謝淑薇:在球場上,永遠為自己感到驕傲                    

圖片來源:廖祐瑲

「對網球說不上喜歡,因為開始時是5歲,後來發現是職業,喜不喜歡都要做,」採訪一開始,謝淑薇開門見山的回答,一時還真讓記者亂了方寸…

 

初心!面對干擾不猶豫

「初心」,出自佛家箴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意思是指一個人最初的理想、目標、準則,在經過各種歷練之後,仍能堅定不移。

職場生涯長達數十年,當中有太多干擾初心的變數,宛如仙人掌般阻礙你前進,那些尖刺也許是家人、朋友、同事、環境,更多時候,可能是來自自己。

疲憊、麻木、得過且過,或是面對外界的誘惑、打擊、冷嘲熱諷......,經常讓我們離自己的初心愈來愈遠,甚至忘記一開始的出發點,迷失在眼前無謂的追逐裡。

為什麼有些人始終能秉持初心,不管走得多遠、多久,永遠記得自己的方向?

為什麼即使出現岔路、雜音,也依舊能保持清明的心智前行?

不忘初心的力量最驚人,可從他們的身上找到印證。

網球名將謝淑薇

在球場上,永遠為自己感到驕傲

「對網球說不上喜歡,因為開始時是5歲,後來發現是職業,喜不喜歡都要做,」採訪一開始,謝淑薇開門見山的回答,一時還真讓記者亂了方寸。

今年27歲,7月拿下溫布頓女子雙打冠軍、台灣網球史上首座大滿貫金盃的謝淑薇,女網單打最高世界排名第23名、雙打排名第7名,也都是台灣新高。

謝淑薇與網球結緣超過20年,運動生涯的高潮迭起,恐怕也是台灣少見。

她的網球起點,始於父親謝子龍。謝子龍39歲那年,有一天經過網球場,看著別人打網球,就此著迷於這項運動,從連發球都不會的門外漢,帶著當時5個小孩一起報名學習,從此意外發現年僅5歲的謝淑薇有過人天賦。此後,謝子龍可說是傾家蕩產,靠著土法煉鋼自行培養她成為網球員。

青少年時期的謝淑薇,確實表露出「網球神童」的特質。2002年,謝淑薇16歲那年的名古屋國際青少年網球賽,決賽中,她以7:6(3)、6:0極為懸殊的比數,痛擊俄羅斯女將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

一度迷航:是要認真,還是玩一玩?

命運之神卻讓兩人往後發展有如天壤之別。莎拉波娃當時已與全球最大體育與娛樂集團IMG簽約,有3名教練跟著她全球爭戰,隨後一路直衝世界排名第1,成為網壇天之驕女;相形之下,謝淑薇卻進入迷航期,在16歲到19歲這3年,因不認同父親的嚴格教育,她選擇自行赴日發展,父女之間失聯。職業生涯剛起步,其他人全力衝刺之際,她卻錯失了這黃金三年。

謝淑薇回憶:「當時對網球沒有太多想法,爸爸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最怕的是打不好,下來被老爸修理。」

一人在外的生活,卻讓謝淑薇正視人生。19歲時,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職業是網球員,「我花了那麼多時間,是要認真,還是玩一玩就好?」最後,她選擇前者,因為她告訴自己,5歲到16歲這11年打得很扎實,放棄太可惜。她決定回家,為自己的網球生涯繼續打拼。

職業生涯曾跌入谷底

然而,這段時間,卻是她經濟壓力最大的時期。從16歲到24歲這8年,她捨不得花錢請教練,把比賽獎金拿來資助弟妹打網球,金額超過千萬元。最窮困的時候,甚至上街撿保特瓶做資源回收換錢,早餐只吃稀飯配醬油爛蛋。

或許是經濟壓力太大,讓謝淑薇忘了打網球的樂趣,她開始敗多勝少,2011年的單打世界排名,一度掉到364名的低點。

謝淑薇真正的轉折點,在25歲這一年。「25歲的覺悟,就是發現自己好老還一事無成,沒有拿過大滿貫的冠軍,」謝淑薇指出。她想起了青少年時期,每天苦練不就是為了擊敗對手、拿下勝利,在世界網壇站上一席之地?

隨著弟妹逐漸有能力負擔訓練費用,謝淑薇的責任減輕,她除了為自己聘請澳籍教練麥納米(Paul McNamee),並開始調整策略及比賽態度。

謝淑薇分析,單打選手不論是知名度、成就感都更高,但在網球單打的舞台中,除了技術,球員背後的團隊與資源,也是關鍵因素,「世界排名前百名的選手技術都是頂尖,進前二十名要靠心理素質,進前十名則都有完整的團隊。」

找回打球樂趣,享受現場掌聲

在自認資源有限,以及與中國選手彭帥搭檔的雙打逐漸有好成績,謝淑薇開始了以雙打為主、單打為輔的規劃。因為「不管單打或雙打,拿的都是『大滿貫冠軍』。」

同時,謝淑薇開始改變對比賽的態度,「真心享受當職業網球員的快樂。」

「放手一搏,打就是了,」她描述現在的想法。例如,碰到世界排名遠高於自己的對手,她不會在氣勢上先輸人一截,反而會想,「在台灣找不到人陪我練球,現在有排名前10名的選手跟我打,不只不用花錢,還有獎金拿,根本就是賺到了,為什麼要怕?」

即使狀況不好,她也要靠意志力與心理戰贏球。她舉例,如果今天右手不舒服,正拍打不好,她反而會在比賽初期,刻意以正拍用力出擊,反拍則故意把球回得很差,讓對手誤以為她這場比賽的正拍強、反拍弱,全力攻她的反拍,就中了她的計謀。

甚至,現在的她,更享受比賽當下。她說,有時突發奇想的回了記切球得分,獲得觀眾一片喝采,「我會意識到,哇!剛剛那球打得真好,享受現場的掌聲。」

講到這些比賽細節,謝淑薇的眼睛發光,連珠似的回答,採訪速記完全跟不上。

對謝淑薇的轉變,謝子龍的觀察最直接。他覺得,謝淑薇至今的網球生涯,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青少年時期,純粹為世界排名、球場輸贏而打球;第二階段則是為了弟妹而打;如今是為自己而打,真心享受比賽。「現在對比賽的拼勁與態度完全不同,」謝子龍指出。

超越輸贏,有上有下才是真實世界

正是這樣的轉變,去年開始,謝淑薇的網球人生開始逆轉。不僅雙打排名屢創新高,連帶著不刻意重視的單打排名,也來到新高,並一舉在今年溫布頓女雙封后。

能拿下台灣第一座大滿貫金盃,正是「新謝淑薇」的展現。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她的狀況並不佳,多年征戰的雙腳已有習慣性扭傷舊疾,上半年腳踝一直時好時壞;最糟糕時,連走路都會扭到。另外,則是她斷斷續續感冒了4個月。然而這些生理上的困擾,卻沒有成為她創下紀錄的阻礙。

謝淑薇說:「哪種工作沒有低潮?面對低潮就樂觀面對,有上有下才是真實世界。」她甚至頗自豪的說:「只要盡力,就算輸了我也會笑,現在比賽完,別人很難從我的表情看出我是贏是輸。」

超越輸贏,只重視是否拼盡全力,網球之於謝淑薇,已經和生活融為一體。

例如,謝淑薇的個人Facebook,簡直就是「一位網球員的生活網誌」。不管比賽心得,或和其他網球明星的合照,甚至是比賽空檔的旅行、美食、逛街買的小物照片,都非常真誠的對外分享,讓人發現她的另一面,「這是我從生活中調劑,進而更享受網球的方式,」她指出。

在網球生涯中,影響謝淑薇最深的,自然是父親。謝淑薇現在的教練麥納米,更重視鼓勵與引導。她認為:「爸爸當年『鐵的紀律』,以及現在教練『愛的教育』,我覺得都很重要。」

為夢想瘋狂燃燒過,才無愧於自己

父親當年的嚴格要求,早成為謝淑薇對網球態度的一部份。例如,以前和父親練習,只要一個球沒打好,會一練再練,由父親不斷送球,直到能連續幾球都打好為止;這種方式「反而會練到麥納米受不了,開始找手痛、要喝水、上廁所這些理由休息,」謝淑薇開玩笑說。

鐵的紀律或愛的教育,沒有絕對對錯。博斯網球台主播、蓬勃運動事業執行長徐正賢觀察,謝子龍從小對謝淑薇儘管嚴格,但態度非常開放。比如,「正統」網球教育要求正確姿勢,但謝淑薇從小就有獨特握拍法,這也讓她有「鬼之切球」的外號。

「切球渾然天成,威力強大,讓謝淑薇打出有別於當今重視力量取勝的球風,」徐正賢說,而謝淑薇的弟妹也各有自己的擊球風格,「這反而是非常珍貴的特質。」

苦久了得來的快樂,感觸更強烈。「當別人嘲笑你,你可以哭。哭完後,記得勇敢站起來,告訴自己『我可以』、『堅持下去』;即使最後一場空,我們都會記得,青春的歲月裡,曾為夢想瘋狂的燃燒過,我無愧於自己,我為自己感到驕傲,無論外在給我多少壓力,也要堅持、堅守自己。」

想好了就放膽做          157期 想好了就放膽做

8月22日,回顧自己今年的溫布頓奪冠之旅,謝淑薇在Facebook上感性寫下這些文字。那個把網球當成一切的小女孩,一直沒有離開過。

謝淑薇小檔案

1986年生。女子網球選手,拿下2013年溫布頓女子雙打冠軍,目前最高世界排名為單打第23名、雙打第7名。最崇拜的球員是盧彥勳。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27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