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關鍵能力
你在班上第幾名?」在我面前的是個十三歲男孩,以前常跟我兒子玩在一塊兒的小朋友。自從我們搬家後,好久不見了,路上開心的偶遇,沒想到這是他跟我們聊天的第一句「問候語」。
本文出自親子天下雜誌《分享‧同理心‧團隊合作》,更多內容>>
我剛上國中的大兒子,有些困窘的不知如何回應。我試圖岔開話題,關心他成績以外的生活:「你們學校好玩嗎?」「有沒有參加什麼有趣的社團?」沒想到他自言自語的繼續分析:「我們國中競爭力很強,我以前在小學班上前五名,到這個國中很辛苦才能擠到前十名,但是我們老師說,我們的前十名都可以到PR95,到隔壁國中就已經是排名前三了,但是我們班也有程度很差的學生,你知道嗎?有人英文竟然只考五十分!五十分噎!所以我們老師說,這次要拚校排,就要更多學生考一百分,才能把平均成績拉回來了……」
這樣的話題持續了許久,他沒有注意到我們無法對話的社交尷尬,而我也恍神的聯想到一些我所認識的、優秀的中年朋友們:他們多數讀過國內外最好的學校,男性居多,什麼都知道,就是不知道如何與另一半相處;不知道如何帶給別人和自己幸福。他們是組織裡的孤鳥,事業與前途不是卡在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是卡在沒辦法與人分享、合作、協調、溝通。
我無意要標籤化這個男孩,但是他的確讓我聯想到許許多多,我們功利的教育體系,培養出的「主流精英之人生瓶頸」。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大學開課時,曾經問學生:「你最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多數人回答:「幸福快樂、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能面對挫折困難……」接著,他又問了第二個問題:「那麼現在的學生,在學校到底都在學什麼呢?」答案是數學、語文、地理……我們希望孩子得到幸福,卻很少花力氣研究、培養,如何得到幸福的「關鍵能力」。我們讓短期、量化的「科目學習績效」,成為孩子人生唯一的關心。
六月中旬,《天下雜誌》邀請到曾在哈佛大學開設「幸福學」課程,創下史上最多人修課記錄的教授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來台,他在演講和專訪中,分享了許多值得家長思考的教育價值。
譬如,所有的研究都指向:「事業成功」和「你有多快樂」,沒有必然的關係。幸福的關鍵能力之一,就是和人發展深度並有意義的關係。寂寞才是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而下一代孩子最大的挑戰是,科技剝奪了他們與真實世界互動的時間和機會,使得現代孩子的同理心比二十年前的孩子明顯下降。僅僅聚焦於成績的學習體系,犧牲了孩子們發展精神靈性、體能、人際關係和情緒的全人教育。這也使得他們更容易憂鬱,更不容易得到幸福。
這期的封面故事談的是如何教小孩「分享、同理、團隊合作」,恰好與班夏哈的提醒呼應。
培育孩子的人際相處力,有時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細膩心思。但專家也提供了非常簡易可行的起點:讓孩子多跟朋友玩吧!暑假到了,每一個關心孩子幸福的父母,只要放寬心,都可以從這裡開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