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油混油連環爆 「搖搖皂」將廢油變家事皂
![假油混油連環爆 「搖搖皂」將廢油變家事皂](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13/10/1-12-600x382.jpg&width=600&height=382)
假油事件連環爆,許多民眾看著家中的假橄欖油、假沙拉油,實在不敢再拿來炒菜,隨意丟棄又怕汙染環境,不知如何是好。位於台北市師大社區的「雲和小客廳」,平日就常義務指導鄰居,蒐集師大夜市攤商的廢油、過期油,製作手工家事皂,假油事件爆發後,更有許多居民前來求助,「很多人拎著大統的油來做肥皂。」志工馬小傑表示。
「雲和小客廳」,是台北市文化局在師大商圈爭議事件時,特地撥出預算,與國有財產局商借土地,試圖打造「宜居社區」的工作據點,一樓的小平房內,種植蔬菜、廚餘堆肥,也是肥皂實驗工坊。一開始自製肥皂,原本只是希望將廢油回收再利用,沒想到在假油風暴後一炮而紅,成為大統油「脫胎換骨」的契機。
首創搖搖皂製作法 安全簡單又快速
有別於外界對肥皂製作的複雜印象,雲和小客廳以「搖搖皂」方式。他們先調好水與氫氧化鈉比例,放進一個個的手搖杯中,再將民眾家中或攤商處收集來的過期油品或廢油,加入瓶中,蓋上杯蓋並鎖緊,用手拿起杯子用力搖動,讓油、水、氫氧化鈉充份混合,搖至呈米漿狀態,再將皂液倒入模型中,靜置風乾,馬小傑說:「方法簡單,又比市售肥皂多了很多『甘油』成分,洗得更乾淨。」
「很多媽媽本來只是想把大統油處理掉,結果搖得很開心,欲罷不能。」馬小傑表示,簡化製作方法,讓更多人能夠輕易上手。獨家研發搖搖皂製程、不願具名的蔡姓志工表示,他開始製作手工肥皂,是從網路上的方法開始嘗試,但後來發現這些方法「花拳繡腿太多」,於是不斷簡化程序,用「搖搖皂工法」,他比喻「就像李小龍的武功一樣,簡單又精準達到目的。」
蒐集過期油品製成肥皂。用力搖晃油、水與氫氧化鈉,使其充分混合成米漿狀,就可以等待冷卻為肥皂(攝影/何欣潔)
研究製皂黃金比例 製做純油皂基
蔡姓志工除了獨創手工搖搖法,為了找出油品製皂的黃金比例,他甚至製作許多等比例大小的「純油皂基」,像巧克力似地,放在小盒子裡,「如果想實驗橄欖油兩成、棕櫚油八成的肥皂,就可以挑出兩小塊橄欖皂、八小塊棕櫚皂,加熱融合、一抹即知是否會太油或太乾,快速調整比例。」
蔡姓志工解釋,傳統直接將不同油品,加入皂基的方法,「太慢、等太久才能檢驗比例是否恰當,」用他自己獨創的方式,很快就能找出最適合今天氣溫、濕度的製皂比例。雲和小客廳回收廢棄與過期和鬧出混油風波的大統油品製皂,賦予「假油」與廢油,全新的生命。
特別製作的純油皂基,可以快速調配手工皂的黃金比例(攝影/何欣潔)
不浪費任何一滴 杯身沾附皂液集持家事皂液
為了不浪費任何一滴皂液,搖完皂液,倒到紙製牛奶盒後,瓶身還會殘留些皂液,馬小傑說,他們會加點水進去搖皂杯子裡,再加進切皂剩下的小屑皂讓它溶解,再倒出來用調理器攪打,就是好用又方便的家事皂液,讓廢油、過期油與皂液,發揮它最後的殘存價值,連一滴都不浪費。
「社區有這樣的廢油回收站,非常重要,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可以全面提高週邊餐廳的食用油品質。」一位不願具名的溫州街簡餐店廚師分析,台師大周邊多為學生顧客,價格競爭激烈,許多不肖店家,會四處收購餐廳廢油,謊稱是要做手工皂,實際上卻拿來烹飪廉價便當、自助餐賣給學生,若有合法處理、收廢油製皂的管道與風氣,就能齊心杜絕這種亂象。
對此,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將加強台師大周邊餐廳稽查,若有發現上述情形,將依法開罰。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粧組技正呂理福表示,民眾以大統油品或廢油製作肥皂,「若有仔細將雜質過濾、再經過皂化程序,就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不屬於化妝品相關法規管理範圍,可以安心使用。」
但呂理福也提醒,氫氧化鈉屬於強鹼,實驗過程中會劇烈放熱,民眾必須注意自身安全,也不可讓孩童單獨操作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