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插畫獎得主鄒駿昇

3千張人頭素描 磨出5年23個獎項實力          

他曾經打敗全球兩千多件作品,成為首位獲得波隆那插畫展首獎的台灣人,這卻是因為受到打壓,另找方法肯定自己的成果。(原文出處:商業周刊 第1316期)

 

二○一一年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首獎,落在插畫家鄒駿昇身上,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台灣得主。然而,在他念大學之前,他一路被教育體制下的標準所「打敗」,一路沒有自信,一路茫然,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裡。唯有畫圖為他帶來成就感,生命中突然出現了光,「只有在畫畫時,我才能真正靜下來。」他說。

求學時,畫風不被教授認同
覺得痛苦,於是想辦法得獎要肯定

從缺乏自信到拿下國際首獎,他靠的是跟自己的約定。他在走上繪畫的路途中,與自己立下了兩個約定:約定每天速寫一百個人頭,讓自己在繪畫的底子上更成熟;約定不斷參加比賽、得獎。他相信,得獎是讓自己被「看見」最快的方式。這也成為他邁向插畫界最高榮耀背後,最有力、永不間斷的動力。

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修設計碩士,是他生命重要的轉折點。當時不但處於時間、學費和競爭的壓力,更惱人的是,主科插畫的老師偏愛素人風,偏偏鄒駿昇的作品完整度高、技巧成熟;上課時老師把學生的畫貼在牆上開放討論,但每次只要輪到他的畫時便反應冷淡,甚至被批評「愛炫耀、沒想法」。

「我很痛苦,被老師不認同很『度濫』,但同學提醒我,老師說的只是參考,他是他,但我不是這樣啊,我幹嘛那麼在意?」鄒駿昇說,「我要用別的方式來證明,不然我就被擊垮了。」

為了擺脫學習環境帶來的負面情緒,他跟自己約定:每天速寫一百個不同的人頭像,連續三十天。十個人頭也許要畫出差異性不難,一百顆人頭,有長髮、短髮,有黑人的鬈髮,有人留龐客頭,要畫出不一樣的風情,高難度的挑戰,讓他進入另一個繪畫的境界。

一開始他以為只要每天在工作室裡憑想像畫三十天就OK,沒想到才過十天,想像力變乾涸,迫使鄒駿昇走出工作室,鼓起勇氣詢問「Can I take a photo for you?(可以讓我拍張照片嗎?)」結果因為有了觀察重點,逐漸忽視自身的孤單,無形中讓他更融入這個環境。三十天後,他進一步從原本畫人的正面衍生畫後腦勺的想法,他畫得又細、又慢,用來考驗耐性並自我探索。

回台時,父親一句話提醒現實
養活自己才有夢想,決心出作品

「面對正面,我們會被人種、美醜等條件制約,但是不看正面看背面,反而能夠自由想像,逼近事物的核心,」鄒駿昇解釋。這是他第一個有深度觀點的作品,並贏得全校插畫比賽第一名。

有一年,鄒駿昇學期中間回台灣省親,回倫敦時父親單獨開貨車載他去機場。路上,他突然問父親一個很瞎的問題:「你有沒有夢想?」鄒駿昇的父親是生性保守的客家人,工廠做粗工的,與「夢想」二字扯不上邊的形象。父親說,他的夢想就是賺錢把孩子養大。這件事讓他了解,得先養活自己才能談崇高的夢想。

為了兼顧麵包與理想,他到倫敦第二年,便決定參加比賽讓自己浮上檯面。他跟自己訂下第二個約定:持續參加比賽到被看見為止;他的邏輯很簡單,一次入圍看不見,兩次沒看見,三次、五次、十次總會被注意到了吧?○七年開始,鄒駿昇投稿參加三十次各種國內外和校際比賽,連續五年內,鄒駿昇拿下包含設計、插畫、繪畫共二十三個獎項,其中○八年、一○年入圍兩次波隆那插畫展,第三次便拿下首獎,登上國際舞台。

二○一二年,鄒駿昇應邀為波隆那基金會繪製繪本《勇敢的小錫兵》,年底中文譯本在台灣上市,敘述一個獨腳錫兵在都會叢林裡歷經波折,最終仍能回家、與所愛相守一生,與鄒駿昇內心對家的渴望互相呼應;「希望我爸也會喜歡,」鄒駿昇說。

有沒有跟自己新的約定?

「如果永遠只被記得是首獎得主,沒有新作品,那不是很慘嗎?」鄒駿昇說,「所以我的新約定是:每年在國際市場出一本繪本,獲得國際市場肯定。」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IndepArticle.aspx?id=1946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